篆刻由来

如题所述

篆刻由来: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钤印存世稀少,只能以收藏为主了。

到了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篆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徵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与同仁的附和,冻石被普遍地采用。

篆刻用途:

1、凭证作用:印章可以作为证明个人身份或者权力的凭据,它通常代表着政治身份以及授予或行使的权利。这种凭据性作用在古代尤其显著。

2、艺术表现:篆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可以将书法、雕刻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篆刻作品可以独立存在,作为一种艺术品供人欣赏,同时也可以作为书画作品的点缀和装饰,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3、礼品馈赠:篆刻作品,尤其是名师的篆刻作品,常被用作礼品馈赠亲友或者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不仅体现了送礼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同时也是对收礼者的一种尊重和敬意。

4、收藏投资:篆刻作品,特别是历史上的名家之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的价值往往会不断提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