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如何?

如题所述

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跨越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本文将详细探讨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军事应用、服务、农业、教育、娱乐、环保等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工业制造领域

工业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分支,已经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将朝着更高效、更精准、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将能够实现更精细的生产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协作型机器人(Cobots)的普及也将为工业制造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人机安全交互将变得更加普遍。

二、医疗护理领域

医疗护理领域是机器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的增长,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机器人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同时,机器人在康复训练、照护老年人等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开发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机器人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军事应用领域

在军事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系统将在侦察、攻击、防御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机器人在救援、物资运输等方面的应用也将为军事行动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军用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军事行动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四、服务领域

服务行业同样是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机器人在服务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餐饮行业中的送餐机器人能够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人力成本;家政机器人可以帮助家庭处理家务,提高生活品质;购物机器人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购物建议和商品推荐。未来,服务机器人的普及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五、农业领域

农业是机器人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农业无人机可以进行高效、准确的施药作业;农业机器人可以协助农民进行种植、收割等繁琐的劳动;农业大数据和智能决策系统的应用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和精准的指导。未来,农业机器人的普及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和成本。

六、教育领域

教育领域同样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之一。未来,随着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的兴起,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教育机器人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体验;智能评估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未来,教育机器人的普及将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七、娱乐领域

娱乐领域是机器人的另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领域。未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机器人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游戏机器人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和刺激的游戏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娱乐环境;智能音响和智能玩具等产品也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娱乐选择和便利。未来,娱乐机器人的普及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和生活方式。

八、环保领域

环保领域同样是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环保无人机可以进行高效的空气质量监测和污染源排查;环保机器人可以进行水下垃圾清理和海洋环境监测等任务;智能回收箱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提供更加便捷的回收服务。未来,环保机器人的普及将为环境保护事业带来更大的支持和促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03

——预见2022:《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松机器人(300024)、汇川技术(300124)、新时达(002527)和埃斯顿(002747)等;

本文核心数据: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行业概况

1、 行业产品特点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各个生产环节,如焊接、机械加工、搬运、装配、分拣、喷涂等。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具体来看,工业机器人具有如下优点:

2、 行业产品分类

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目前世界上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四大类:垂直多关节机器人、SCARA 机器人、Delta
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其中前三者也被称为传统工业机器人。

行业全球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IFR(国际工业机器人联合会)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测算,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较2020年出现反弹至435000台,涨幅达13%左右,从而超过2018年的创纪录水平。其中,北美的安装量接近43000台,增长率达17%。欧洲的安装量达到近73000台,增长率达8%。亚洲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300000台,同比增加15%,且几乎所有东南亚市场都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根据IFR公布的数据,2013-2018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趋势,2018年已经达到155亿美元,但是在2020年这一趋势下降到了136亿美元。2021年再度迎来反弹,增至145亿美元。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来看,根据IFR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球装机量再创新高,达到了48.7万台,超过了2018年的水平,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进一步复苏,中国、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现代发展新阶段

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诞生于美国,并于1961年首次运用于工业现场,但当时的机器人只是用于简单搬运和重复劳动。1973年,日本日立开发出具备动态视觉的机器人,随后开始搭载微处理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机器人已经具备决策和运算能力,机器人发展开始进入智能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近两年来,中国的多项政策推出都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规划作用,供应链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工业机器人依托的数字技术、人工智慧能、虚拟现实和三维图形技术均被写入各项规划中,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发展概况:行业总体呈现走高态势

1、 供给分析

目前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水平来提高产能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237068台,与2019年同期同比增加26.8%。2021年随着我国率先从疫情中复苏,工业机器人迎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利好,产量达366044台,同比增长达54.4%。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据企查猫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国内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1.4万家,其中江苏省聚集的工业机器人厂商最多,达到2.4万家;其次是广东省1.9万余家,位列第二;山东省有1.2万余家,位居第三。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19.83%,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24.32%;100-1000万元占比最大,达到55.85%。

中国工业机器人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过热的迹象。目前,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80余个。近五年,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11.4万余家,多集中于中低级市场,其中2021年共新增注册企业超4.6万家。

2、需求分析

自2016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销量位列世界第一,发展速度史无前例。2019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14.05万台,较2018年下降8.6%。根据MIR的最新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6万台,同比增长达49.5%,增长势头迅猛。

3、 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统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额达442.5亿人民币,2021年销量额达到44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

行业竞争格局

1、 区域竞争

根据企查猫提供的企业信息,前瞻根据行业标准对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了筛选后,从行业区域竞争格局角度分析全国主要区域内工业机器人经营企业数量,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聚集在广东以及江浙沪区域,东南部沿海地带企业数量有一定的优势。

2、 企业竞争

由于我国机器人市场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例如发那科、爱普生、ABB和安川电机等。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比较薄弱,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仍需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才能形成与外资品牌在高端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国内厂商中,市场表现较好的国内厂商分别是埃夫特、埃斯顿、众为兴、广州启帆、新松和新时达,相较其他本土厂商,这些厂商起步较早,目前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从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竞争格局来看,发那科、爱普生市场份额在10%左右,ABB、安川达到8%的水平,中国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仍需继续追赶。

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预测

1、 行业发展趋势

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国智能生产、尖端科技实验室的不断建成使得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的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五年间随着伺服电机和谐波减速器上的国产替代深入,以及需求端的大幅放量,在工业机器人中低端市场将引来一波强劲增长,在中高端市场中随着技术突破国产品牌亦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销售量预计年增长率将在30%左右并逐年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中低端市场技术成熟、竞争激烈,预计年平均售价将逐年略有降低,但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年行业规模达540亿元;2027年行业规模达超过1800亿元,2022-2027年间CARG达28.20%。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10-27

多足机器人:如何在复杂地形如履平地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中,来自北航空间机器人实验室的六足机器人第四代样机E-beetle备受众人关注,原因很简单,与其他的用轮子用履带的机器人不同,这种机器人是用腿的。

事实上,地面机器人系统的底盘或者说移动模块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是轮式和履带式,二者可以在相对平滑的路面上快速的移动,而比较少见的就是足式机器人了。而足式又可分为类人的双足,以及模仿昆虫或者其他动物的多足式。

足式机器人的优势在于极强的地形通过能力。众所周知的是,在野外环境中,地面上的石块、藤蔓、树根等物体非常多见,而轮式机器人几乎只能绕道走,大大降低了通过速度。而足式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能察觉正前方的障碍物,然后直接“踏过”目标,遇到某些障碍时甚至会“蹲下”来前进。

而足式机器人中,两足式机器人由于模仿的人类,可以进入很多为人类设计的通道或者结构,例如走楼梯、进入步兵战车等。而多足式机器人模仿的是昆虫和兽类,更稳定,移动速度更快,非常适合野外环境的负重行进。

这些“大狗”机器人采用了仿生学设计,从犬类和骡马中获得设计灵感,四条机械腿都具有类似于哺乳动物关节的设计。而这种机械大狗的任务是为野外行进的作战部队背负武器、弹药和补给。

机械大狗最初在美国特种部队中服役,并活跃在在丛林或者山谷中。作战部队的补给品通过车辆运到最近的公路之后,就要转由机械大狗来运输了,但是特种部队在测试中却对这种高科技产品并不满意。

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通过性、识别能力或者负重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其续航能力太差!

所有的地面作战系统都需要电力来维持使用,不同于排爆机器人的较短使用时间,这些机械大狗需要跟随特种部队行动数小时甚至数日之久。但是目前无论是使用化学燃料还是电池,都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不过,机械大狗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其为后续的足式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也为后面的研发铺平了道路。

现在的多足机器人发展,有了更多更有趣的发展方向。受DAPRA资助的MIT仿生机器人实验室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多足机器人的灵活性,这种机器人的运动范围和速度都远远强于机械大狗。更重要的是,这种机器人通过复杂算法,理解了如何穿越结构混乱的环境,在多足机器人的优势范围继续扩展。

北航的E-beetle机器人则采用了仿昆虫的六足结构,并且将轮式和足式整合在一起。平整路面用轮式,崎岖路面用足式,混合使用大大提高运行效率,而且其较小的体型将有利于在洞穴或其他位置执行探险、侦察任务。

总体而言,足式机器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受诸多问题限制,在军事领域上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不过各国也都在憋足了劲继续研发,以期望在不遥远的将来装备上这一类多功能高适应性的地面机器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