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的笔顺

如题所述

括号的笔顺横、竖钩、提、撇、横、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折折钩。

名词简介:

括号一般是指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或者在运算中要改变运算顺序,也需要用到括号。注释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小括号内只能对前面的语句进行附加说明,不能引入新的内容。

括号由来:

朱文熊1906年在日本出版的《江苏新字母》的《凡例》把括号称为“括弓”,说括弓()内作注释。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也提到“括弧”。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确定的括号形式有()〔〕两种,称为“夹注号”,有用例,无释义。1933年政府有关文件改称括弧。

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首先采用,而大括号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主要用来表示一个数的集合;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

括号用法:

括号内的字补足前面地名的简称。例(2)用括号标明“当时”二字是译文加上去的,原文在字面上没有。例(3)在括号内的补充说明南方古猿的脑量。例(4)在括号内交待引文出处。例(5)表示括号内的书字可以补充到前面的标目中去。例(6)剧本对话在括号内提示人物的动作情态。

例(7)热烈的鼓掌作为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应。例(8)在括号内交待文章转接的页码,还有分期连载的文章在文末加“(待续)”等都属于正文之外的补充说明的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