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如题所述

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教师体罚学生不对的原因有: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

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体罚与变相体罚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关于“体罚”教育的应对措施

1、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社会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把最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2、更新教育观念,减轻教师负担

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要大力宣扬教育方针政策,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实现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轨。

各学校也应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减轻师生的负担,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以免有些教师过于急功近利,把学生逼到死胡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一些疯狂的行为,这些都可能成为教师体罚学生的导火索。

3、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师生学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师生的法制观念,引导教师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净化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施教风气和受教环境。

主张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避免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违法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