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的祖国】读后感”(加分!)

我们老师僦叫我们读一本【我的祖国】的书 = =
我又没有定……就是一本小册子,大概就是讲的“我的祖国”之类的什么吧……
现在,她要我们写读后感……我实在是写不出来……
要是谁有这之类的传上来借我参考参考!~谢谢~
满意可以加50分!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参考资料:http://zidao.baidu.com/question/7755383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6
1927年,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

不仅经济上困难,而且政治上受歧视。有个洋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

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

不了才。”这话激怒了具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徐悲鸿,他严肃地说:“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

蠢才"从此,徐悲鸿怀着为我中华民族争光的决心,刻苦努力,经常到罗浮

官、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

时间不出来。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

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一次竞争考试中,

他又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

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曾向他挑衅的洋学

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对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