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一部写实的电影,《相爱相亲》你喜欢看吗?

如题所述

张艾嘉竟在河南拍了一部这样写实的电影,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细腻的文本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归属,情与理的纷争,《相爱相亲》探讨三代人的情感矛盾,情绪把控并没有被戏剧性的情节乱了分寸,反而有种力透纸背的细腻真实。张艾嘉的角色拿捏最精准,没人能逃过抛物线的人生,重要的是得学会如何在困境中自处。

影片中三代人的不同爱情观念,向死而生的生命豁达,家长里短的吵架拌嘴,婚姻关系,办证制度,媒体嘴脸…,每对人物关系都耐人寻味,每位主演都很出彩。不愧是张艾嘉的作品,深厚的情感孕育在影片中,每一个演员都完美释放着平凡角色的魅力。结尾新车那场戏可以说是年度最催泪场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倒没兴致了。”

动人的情感是电影恒久的主题,中国传统而细腻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电影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底,将厚重而传统的情感娓娓道来,轻缓柔弱而又力胜千钧,沉重悲伤但却充满正能量,这是独特的东方情感和中国式的坚守。片中的姥姥似乎不知什么是爱,但却为自己定义的爱无望地坚守了一生,她是另一个朱安,陷于礼教的束缚或自编的牢笼无法脱身,不知是应该悲悯还是敬佩,但这却是这位“岳曾氏”一生的荣光。

或许姥姥的故事是电影的核心,但张艾嘉这条线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最出戏的,田壮壮配戏配出了满分。用一个迁坟事件串起了三代人对婚姻和感情的理解,这个构思本身就决定了电影的高度。一个香港导演拍出了一部极具大陆风土人情的电影。虽然这样的电影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有安安静静欣赏的价值。

这部影片非常好的一点是,在相爱相亲的文艺腔调下铺了一层实在的社会泥沙。故事的社会因素交代得充分,让故事超越了小情小爱。比如说,电视台、民政法律等相关政府干部的表现,交代了当下媒体和政府行为中对人、对情感的态度,媒体行为多么令人不堪。这些社会因素和次要角色的铺排,让爱的探讨建立在比较实在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上,避免了造作。

张艾嘉导演无论是表演、编排、构图、讽刺都拿捏的特别到位,其余几位主演都在线上,客串都很精彩,田壮壮导演让人眼前一亮。电影节奏慢出了味道,故事围绕着一个家庭矛盾展开,却能达到这样的纵深,像墨在纸上晕开一般的创作手法,有很强的侵略性却不失冷静,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影像化的纯文学小说。导演张艾嘉与演员张艾嘉都已俘获了我的芳心。

也许你会认为,实在无法理解一部通篇电视剧技法的狗血情节剧怎么会被追捧成这样,剧本里的一切人物行为动机都是刻意而为的,优秀的导演会利用自身风格来进行掩盖,而不是让问题持续地暴露出来,对比日本类似的家庭生活流电影差距不是一般大,张艾嘉和姥姥的表演痕迹太重,看着尴尬。

和《念念》一样的毛病。张艾嘉还沉醉在自己洞悉中国都市人所有底层焦虑的幻觉里,同时虚构着根本不存在的青年一代生活逻辑。剧本矛盾尴尬陈旧,形象手法也极度乏味。逻辑细节上有不少站不稳的地方。就说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张艾嘉要把亲妈的骨灰送回乡下,前面明明交代了二房不能合葬的规矩,还得直接去,这是和解还是继续撕的节奏呢?

不管怎样,张艾嘉的电影带有女性的特有的细腻,细腻到连盒饭里的辣椒酱都不放过。即使过了很久,依旧心疼姥姥,虽然编导和主角都是女性,最后对三代女人眼中的爱情,还是落在了一个男权社会的视角。一言难尽耐人寻味,语塞泪流得不明不白。对某种感情的体会之幽深和切肤,和对每一种感情的存的态度之开放,成了我眼中“张艾嘉电影”的水印。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张艾嘉导演生涯最高作,真挚动人的温情小品。朗月婷让人刮目相看。花甲之年的张艾嘉终于走出了心动里对爱的我执,娓娓道来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既不是枝裕和,更不是杨德昌,心境上倒是与阿Ann的天水围有几许相通。少言的差生为老师挺身而出,寡语的丈夫偷偷换了新车。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生动的细节。

张艾嘉总是能够把女性题材诠释得恰如入人心,当年的《海南鸡饭》,讲着母与子的故事;后来的《203040》以及《生日快乐》又把不同年龄女性面对爱情、家庭时的不同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今天这一部《相亲相爱》则把女性所要面对的中年危机以及不同时代女性面对自身命运时的态度,表现得恰如其分!真的是无论当演员还是当编剧导演都有着独特的情感诉求与细腻表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3
不喜欢看,因为这部电影的时代距离我出生的时代比较远,我不是很懂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20-09-13
我非常喜欢看,因为这部电影剧情非常真实,像是发生在身边,感同身受。
第3个回答  2020-09-13
我特别喜欢看,因为这部电影非常的真实,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细腻内容能引起我的共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