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后人的遭遇惨不忍睹,大汉为什么要这样对李家人?

如题所述

李广将军为汉王朝尽职尽责,最后却落得个拔剑自刎,不得善终的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人生代代无穷已,李广虽死,但他还有后人存活于世,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遭遇呢?

世代从军的陇西李家在李广死后渐渐没落了,日子都不好过,但其中要数李广后人的遭遇最为凄惨,汉王朝对其施加的伤害是巨大的。

大汉终究是负了李家人。

李广三子

飞将军李广

李广将军有三子,分别是长子李当户,李敢和李椒(李椒事迹不详。)。三人都任武职。其中李当户和李椒都先老父亲李广而去,李当户死后,其妻子生下一子——李陵。(李陵不是李敢的儿子,李敢应该是李陵的叔父。)李陵是遗腹子,少孤。

李当户一脉

李陵是一位少年英雄。

但后来他英年早逝,没有能上战场为国效力。但这件事,他的儿子李陵做到了。(唯一确定李当户有名有姓的儿子只有李陵。)

李陵,字长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

李陵为人宽厚温和,礼贤下士,精通李家必备技艺——箭术。有祖父李广的遗风,汉武帝对其很是器重。

年少时就让李陵率兵去勘探地形,其出色的完成了这次任务。而且在路上没有遭遇敌军,从匈奴领地全身而退。

这使汉武帝在李陵身上看到李广的影子,对其也更加的信任。

其后,汉武帝就让李广在新占领的河西走廊地区屯兵,驻守。过着和祖父相似的生活。在这里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小李广”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统帅三军了。

汉使苏武

几年后,苏武外交事件发生,为了维护国家尊严,解救汉朝使者团,汉武帝再次发兵匈奴,由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帅,与匈奴左贤王交战天山。

李陵初生牛犊不怕虎,主动请命,到阑干山南去吸引匈奴单于的注意力,分担李广利的压力。这个请求让汉武帝眼前一亮,对李陵的胆识很是佩服。便同意其这个请求。

经过许多波折,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出发了,进军三十日,李陵驻扎与达浚稽山,祖父的悲剧命运再一次在他身上上演。

李陵遭遇八万装备精良的匈奴单于部队。李陵率军血战,利用出色的战术使匈奴伤亡达万人,差点逼迫匈奴单于退兵。但人算不如天算,叛徒将汉军虚实告诉匈奴,匈奴便利用绝对的优势对李陵进行穷追猛打,李陵弹尽粮绝,士兵甚至将车辐拆下做武器,文臣用尺刀武装自己,战况惨烈。

最后李陵决定孤注一掷,去刺杀匈奴单于,失败而归,最终无奈,其言无颜见皇帝,投降匈奴。李陵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四百人回归汉朝。但李陵之功并没有被李广利有效利用,反而还不被承认。

李陵得匈奴单于欣赏,娶公主。

武帝知道后震怒,关押其家人,在公孙敖带来错误的消息后,(说李陵帮助匈奴对付汉朝,其实是另外一位李姓汉降将,名为李绪。)武帝将李陵全家屠杀殆尽。彻底断绝了李陵归国的想法,李陵家破人亡,汉朝伤透了他的心。

其后,汉数次遣使让李陵归国,都没有成功。李陵以匈奴人的身份,远离故土,死在匈奴。

李敢一脉

李敢,李广幼子,和霍去病一样,是位少年英雄。

稍微逊色李广的少年英杰,他若不英年早逝,必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少即随父出征,在李广被左贤王包围时,横穿匈奴军队,在战略上藐视对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李广稳定军心。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后随霍去病出征,夺左贤王鼓旗,斩首颇多,达到封侯的标准,完成了父亲一生都未完成的任务,被封关内侯,绝对的少年英雄。

少年出名,李敢自然血气方刚,在得知大将军卫青对自己父亲之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怒火中烧,打伤了卫青,卫青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声张此事。

霍去病,汉武帝对其宠幸甚至超过自己的子女。

但卫青的外甥卫青却对此怀恨在心,在甘泉宫狩猎中,放暗箭将李敢射杀。一代少年英雄,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大好未来。

霍去病是汉武帝最最最宠爱的臣子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发生这样的事,汉武帝却选择包庇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纸包不住火,这件事还是大白于天下,不知世人对朝廷对皇帝,乃至对霍去病报以怎样的看法?

但更让汉朝雪上加霜的是,李敢死后一年,霍去病也英年早逝。享年24岁。

李敢有一儿一女。女儿受卫太子刘据的宠幸,其他事迹不明,儿子李禹,有勇却贪财,失去了祖辈雄风。在巫蛊之祸中牵连被杀。想来,李敢之女也难得善终。

结语

这就是李广后人的遭遇,纵有命运无常的捉弄,但更多的是来自朝廷的迫害,李陵若不是被俘,其功劳之大是可以收获巨大的名与利。但汉武帝和满朝文武仅仅以公孙敖的一句不实谎言,竟然将李陵家人屠杀殆尽。

以汉武帝为首的汉朝统治者真的对得起李将军一家吗?

李敢死得也冤枉,此子前途不可限量,而且运气也要远远好过父亲,若不死,也必然会对后来的历史有所影响。

但逝者已逝,没有什么如果了。

就以上来看,李家人的遭遇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汉朝廷的所作所为终究是负了李家人。

李广后人的悲剧,也只是历史悲剧的冰山一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