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到底是怎么来的?繁昌这个地方为啥会改写了历史?

如题所述

安徽省建于1667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清朝初年设置江南省,辖区庞大,包括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清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安庆府为当时安徽境内的政治中心,徽州府经济发达,故取两府首字而得省名。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安徽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1万年到4000年以前)安徽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青莲文化和印纹釉陶文化的诞生地域。在潜山县发掘的薛家岗遗址,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古文化遗址,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繁昌人字洞遗址



“人字洞”位于安徽繁昌县瘌痢山。中国科学院“寻找人类起源及背景研究”课题组1998年以来中科院对它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量200至24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化石和古人类石制品,其中包括67种动物,5000件哺乳动物化石,以及若干数量的灵长类化石标本和石制品、骨制品。这些化石经过考证被确认为目前亚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类文化遗物。

人字洞遗址作为旧石器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国历史上的夏禹,与安徽有密切的关系。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即今安徽怀远东南马头城的古当涂。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战国时曾为楚国后期的首都,从楚墓发掘的铜鼎之重仅次于商代司母戊鼎。



寿县淝水古战场

秦朝实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淮北地区属砀郡、泗水郡,江淮之间属九江郡,皖南属鄣郡;两汉时期,安徽地属扬、豫、徐三州;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安徽境内曾发生多次战争;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安徽分属扬、徐、豫三州;宋时,徽商崛起,徽州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元朝安徽地属河南、江浙两行省;明时,安徽属南京直接管辖;清朝安徽建省时,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7个府及滁、和、广德3个直隶州,疆域格局基本定型,安庆府作为临时省会的地位已经确立;民国初期,安徽省分为芜湖、安庆、淮泗三道。



安庆振风塔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安徽分为皖北、皖南两行署,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