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称谓

如题所述

30岁称之为而立之年 ;40岁称之为不惑之年;50岁称之为“知命之年”;60岁称之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70岁称之为古稀之年;80岁或者90岁称之为耄耋之年;100岁称之为期颐之年。

注释:30岁而立之年是指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四十岁不惑之年人在中年的时候,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50岁知命之年是指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70古稀之年是指稀少的年纪;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期颐之年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扩展资料

三十而立

出自《论语·为政》,可以解释为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50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花甲之年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花甲”是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是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是。

耳顺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古稀之年

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之年

出自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指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期颐之年

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为政

百度百科—花甲之年

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百度百科—期颐之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