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国际化战略阶段的时间

如题所述

关于海尔国际化战略阶段的时间如下:

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17年之后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年销售额从1984年的384万元到2001年的600亿元,

业绩增长了1万多倍,并保持年80%的平均增长速度。并且在美国、欧洲、亚太及中东建立了生产、销售中心。它,就是海尔集团。

海尔的成功之路堪称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那么,海尔为什么如此成功?海尔25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战略转变期,分别是: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每一次成功的战略调整需要的是有效合理的组织结构调整作支撑。

1984年签约现场照片

①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的名牌之路始于质量管理,其采取日清管理法,就是对每人、每天做的事进行控制和清理,使整个质量保证是优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时刻关注员工素质及消费者偏好。

在此期间,始终只做冰箱一种产品。这一时期的组织结构注重各职能划分,体现集权思想,所以主要还是直线——职能制组织模式。

②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海尔转向多样化发展战略。以吃休克鱼、海尔管理模式、低成本扩张方式,迅速构建起国际化大公司的规模。

为适合多元化企业战略要求,海尔在武汉、重庆等地建立工业园,建立以产品为基础的事业部制结构。

总部负责集中筹划集团发展目标,各分部负责相应区域产品的生产、销售,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总部与分部间权责明确,体现权力的下放,组织结构不断趋向于扁平化。

③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先行者,海尔“国际化即本土化”的做法是,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以及当地融资、当地融智。

这一阶段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是事业分部数量的增加,企业组织结构更加趋向于扁平化、网络化、多样化。

④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2006年,

海尔把“全球化品牌战略”作为自己新的战略方向、品牌不光是质量保证,同时需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及个性化服务需求,为此海尔选择以市场链为基础面向顾客需求的生产流程再造,并确立相应报酬激励制度,

以提高企业活力。在“零库存”以及“差异化生产服务”思想下,体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多样化、网络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