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红学”?

本人最近潜读红楼梦,百思不得其解,望各位高人指点!!为什么为什么?不甚感激~~~~!!!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红学”的名称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一则笑话:松江士人朱昌鼎只喜欢看小说,对《红楼梦》特别着迷。有朋友问朱昌鼎:“你为什么不研究经学?”朱答:“我也研究经学,不过我研究的经学,比别人的少一画三折。”繁体的经字少一画三折就是红字(事见均耀《慈竹居零墨》)。另外,李放的《八旗画录注》里有这样的记载:“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按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由这些记载,也可看出清代研读《红楼梦》风气之盛。

红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作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以考证派代表作、胡适的《红楼梦考证》的出现为界,一般又划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旧红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此外,还有不少红学家从《红楼梦》本身出发,研究它的写作方法、文学特色、思想意义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运用西方哲学理论对《红楼梦》进行全面评论,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部著作。

一、旧红学、新红学与当代红学

■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它随《红楼梦》的写作和流传而产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两百多年间红学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大致将其分为三个时期:从清代乾嘉年间至1921年以前,称为“旧红学”时期;从1921年“新红学”的出现到1954年为“新红学”时期;从1954年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思想至今为“当代红学”时期。

旧红学时期中,有的是关于《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诗歌和纪闻,有的是各种版本上的批注和评论,有的是研究《红楼梦》的专书和专文。总体成就不高,但如敦敏、敦诚等人的诗歌和脂砚斋的某些评点对于了解曹雪芹及其创作有较高的资料价值,而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则是从《红楼梦》本身阐述其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尽管其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但研究的角度是可取的。最没有价值的是索隐派的专著,其代表著作有署名晶三芦月草舍居士的《红楼梦偶谈》、署名悟真道人的《红楼梦索隐》、蔡孑民的《石头记索隐》以及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真》等。

新红学时期的评著,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索隐派的著作,如1925阚铎《红楼梦抉微》、1927年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考证》、1934年景梅九《石头记真谛》等,这是第一个研究时期索隐派的继续和恶性发展。但由于新红学的声势很大,故索隐派著作的影响日益缩小。第二类是考证性质的著作,如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和1928年《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1923年俞平伯《红楼梦辨》和1952年《红楼梦研究》、1953年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等,其中以胡适《红楼梦考证》发表最早、影响最大,它们的成绩在于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等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考证,对“旧红学”的谬误进行过一些批判,但在考证研究中散布了唯心主义思想观点和实用主义烦琐考证的治学方法,成了1954年批判《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论的主要对象。第三类是评论性质的著作,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史的历史的变迁》及其他文章中,对《红楼梦》提出了许多卓越的精辟见解,此外,张天翼的《贾宝玉的出家》、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李辰冬《红楼梦研究》等,都是有成就的著作。

当代红学时期,从1954年《文史哲》9月号发表李希凡、蓝翎二人写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其它》和1954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评〈红楼梦研究〉》开始,对俞平伯二书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直至现在。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同志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号召开展一个批判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支持了李、蓝两个“小人物”。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胡适派唯心论的斗争,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红楼梦》研究的范围。这一时期的较有影响的著作有:李希凡、蓝翎《红楼梦评论集》、何其芳《论红楼梦》、周汝昌《曹雪芹》、冯其庸《梦边集》、周绍良《红楼梦研究论集》、刘梦溪《红楼梦新论》、张绵池《红楼十二论》、蒋和森《红楼梦论稿》、白盾《红楼梦新评》、胡文彬、周雷《红学丛谭》、周中明《红楼梦语言艺术》、舒芜《说梦录》、林冠夫《红楼梦纵横谈》、段启明《红楼梦艺术论》、吕启祥《红楼梦论集》、王朝闻《论凤姐》、陈诏、孙逊《红楼梦与金瓶梅》、邓云乡《红楼梦识小录》及《红楼梦导读》等等。如想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研究史的情况可阅读郭豫适《红楼梦研究小史稿》和《续稿》以及韩进廉《红学史稿》。
我比较喜欢看周汝昌的《红楼梦的真故事》。前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内容也可以看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1-04
你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不仅仅于《红楼梦》,而已也于哲学,于历史学,于艺术学,乃至于理工科的基础学科——数学,于其他相关的大学课程等等,有什么用,有个屁用!我看在老子看来,一切都有屁用,所谓“无为而治”嘛!!可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就说:求知是人的本性(黑格尔也说:“人乃是能思维的动物,天生的形而上学家。”[《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p216]),有些知识和学问,乃是不为人们的生活所必需也不以人们的感官快乐为目的,它纯粹是为了满足人们探求“真理”的欲望以及闲暇的逸情。——他这样说道: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除了人类,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很少相关联的经验;但人类还凭技术与理智而生活。……当初,谁发明了超越世人官能的任何技术,就为世人所称羡;这不仅因为这些发明有实用价值,世人所钦佩的正在他较别人敏慧而优胜。迨技术发明日渐增多,有些丰富了生活必需品,有些则增加了人类的娱乐;后一类发明家又自然地被认为较前一类更敏慧,因为这些知识不以实用为目的。在所有这些发明相继建立以后,又出现了既不为生活所必需,也不以人世快乐为目的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开始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北京,1959,P1-3)

亚里士多德以为,数学之类的学问(科学)最早的源头在于有闲的人们,也就是“吃饱了撑着”的埃及僧侣们。想想看,如果我们饭都吃不饱,还有心情和意趣去欣赏或排练芭蕾舞吗——一般人做不到吧。所以,恩格斯1883年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马克思的意思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吃喝撒拉再科学艺术……

如果我们饭都吃不上,那别谈什么科学艺术——如果大家首先要的是吃饱肚子而且哪怕谈科学艺术而科学艺术也不能迂回地填饱肚子(赚钱),那么我们大家就别谈什么狗屁科学艺术了。反过来,如果要谈科学艺术,要么不愁肚子(已经有了或根本就不在乎),要么谈它能迂回地赚饭吃以填饱肚子…… 孟子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梁惠王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现在所谓的“研究”,现在所谓的“XX学”,其实是所谓的教授、研究员之流在蒙人耳目而混口饭吃吃而已,诸位可别当真哟,是不???其实不仅仅中国,而且欧美都一样——学问职业化的道路,那是近现代欧美的“发明”吧,不是我们中国的特产……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因为咱们中国没有这个吃饱了撑着之后的“君子忧道不忧贫”的文化传统(也许主要是吃不饱,谈何撑着;当然此道非彼道,乃logos也)——两千多年来中华的帝国时代其读书学习者主要为了应付科举谋求做官,所以咱们也就没有开出什么现代科学之“花”来,而只有一些愚人耳目的“道道”来……

好了,谈《红楼梦》这等“玄学”,最好是吃饱了撑着后,或者根本就不愁没吃或不怕没吃。所以,尔等同学与我林某人谈什么《红楼梦》,刚好就在酒饱饭足的晚餐之后且诸位有 些许兴趣;那些连风雅也不能、不愿附庸的酒囊饭袋们,吃饱了撑着也不来……

专此奉复,敬颂

参考资料:(http://www.hxfx.net/index.asp)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11-04
因为曹雪芹本人家世扑朔迷离,因为书中众多人物多有原型,因为原作者没写完,因为原稿有的丢失,因为流传至今有许多不同版本,因为续写者大肆篡改原意,因为有太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第3个回答  2005-11-05
本人最近痴迷于红学,天天泡在图书馆,对我而言,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只是觉得有意思,跟看一本侦探小说差不多。
第4个回答  2005-11-04
可以研究清史,清代的人文,,生活习惯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