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 “分别” 指的是什么?

"妄想"、"执着" 都能很好理解,“分别” 又指的是什么呢?

思量识别诸事理曰分别,是为心心所之自性作用,故以为心心所之异名也。法华经曰:“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发智论一曰:“法归分别,圣归涅盘。”成实论三曰:“法归分别,真人归灭。”唯识述记七末曰:“言分别者,有漏三界心心所法,以妄分别为自体故。”俱舍光记二十曰:“毗婆阇(Vibha%jya)名分别。”三界之心心所以虚妄之分别为自性,即妄于无我无法之上,而分别我法也,故称之为分别之惑,断此分别之惑,谓之无分别慧。慈恩寺传七曰:“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唯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故曰能断金刚般若。”

思量分别一切事理,如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是。分别由妄心而生,真心则视一切皆如。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分别?谓想蕴。
二解 瑜伽七十二卷五页云:何等为分别?谓三界行中所有心心所。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比量为依而起寻求,说名分别。
四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分别者:谓略说已;分别开示,解其义趣。
五解 显扬六卷一页云:分别者:谓三界所摄诸心心法。

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即是心及心所对境生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俱舍论》卷二举有三分别:一、自性分别,以寻或伺之心所为体,直接认识对境之直觉作用。二、计度分别,与意识相应,以慧心所为体之判断推理作用。三、随念分别,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而能明记过去事之追想、记忆作用。六识之中,意识具足上述之三分别,前五识仅有自性分别,而无其他二分别。《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认为三分别乃是意识的作用,故谓自性分别属于现在,随念分别属于过去,计度分别则共通于过去与未来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7
佛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六道轮回的起源,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着,总称为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
第2个回答  2008-12-29
你闭眼,然后突然张开眼睛,在睁眼的一刹那,你只是看到了一切事物,并没有分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后,非常快的,你就会说:这是电脑,这是手,这是键盘,这个是坚固的,那个是松软的,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的,分别就来了
第3个回答  2008-12-28
分别是在你妄想和执着中穿插的一种烦恼。你对物质执着如果没有分别就不能知道它是物质。分别就是你的末那识特有的作用。
第4个回答  2008-12-27
有念既是分别 无有分别就是没有了 妄想 念头 就是不分别了 没有好坏 贵贱 美丑的心 就是无分别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