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建筑是什么?

如题所述

甚至在我想象中,由巍峨的城楼和逶迤的城墙衔接的北京城,本身就如同巨大的四合院,坐北朝南,自成方圆。是谁把它搭起来的?又是谁,将其一举推翻? 城门没有了。城墙消失了。胡同拓宽了。灰砖黑瓦的老式民居,也一片接一片地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及种种现代化设施。可以说北京的积木搭得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大了,不,它不再像积木一样生硬与单调,简直灿烂如一块涂满奶油的生日蛋糕,刚刚出炉的。 作为在四合院住惯了的人,我仍然有淡淡的遗憾。记得拆迁的前夜,我并未因即将搬入带电梯的高层建筑而欣喜若狂,却做了一个很怀旧的梦:推土机一直开到我的门前,我四处张望,发现偌大的北京,只剩下这一座四合院了。我不知是该坚守还是该退却,只能徒劳地呼喊:请等一等,等一等……生怕匆忙间会遗漏了什么。说实话,我真想把这孤零零的院子,连同家具、行李一起运走。因为它更有价值。 幸好这仅是个梦而已。 梦中的抵抗,是很无力的。 醒来之后,我还是搬家了。没法带走完整的院落,却带走了对它的记忆。 在梦中,北京最后的四合院,是属于我的。或者说,我愿意做四合院最后的居民。 我住过的四合院已经拆了,无影无踪。可在我的意念中,它依然保留在原地,等我归来。直至今天,我仍收藏着原先那把作废的钥匙。没准什么时候能用得着,哪怕是在另一个梦中。它或许会成为另一个梦的道具。 假若北京的四合院全拆了,那只剩下故宫了,作为最后的标本。紫禁城是皇帝住过的四合院,也是全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四合院,体现了古典建筑的精髓,可惜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参观。况且,我真不希望故宫是后人了解消失的四合院的“样板间”。 说起最后一座四合院的话题,似乎有点危言耸听。请不要笑话我杞人忧天。毕竟,北京的四合院,越来越少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区的改造,它还将面临更大的危机。我的担心,并不见得是多余的。 保卫四合院,快成为一句口号了。想不到四合院也像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那样,需要保护了。还是趁早清点一番吧,数一数,北京城里,究竟还剩下多少座四合院? 没有了四合院,北京,还能叫北京吗?正如没有了城墙,北京城,已非严格意义上的北京城,念起来总有点拗口。 要想了解真正的老北京,怎么能不穿过曲里拐弯的胡同,到四合院里坐坐呢?在我的记忆里,任何一座四合院,都是老北京的缩影。从中可透视到局部的北京。任何一座四合院里所发生过的故事,都堪称北京的故事(或北京历史)的组成部分。 和最后一座四合院类似的话题,还有最后一条胡同、最后一座牌楼、最后一眼水井、最后一段长城抑或最后一个老字号呀什么的。这说起来就没完了。 说来说去,都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儿,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但愿老北京的故事,不至于失传。 横空出世的北京城,曾经由一座座古色古香、毗邻而居的四合院与胡同组成。可以说每一座四合院都是北京的标本,从其苔痕斑驳、光线黯淡的镜面中可透视到局部的北京。每一座四合院里所发生过的故事,都可以说是北京的故事(或北京历史)的组成部分。 后来,高楼多了,立交桥多了,可并行六辆以上汽车的现代化公路多了,胡同被拓宽,四合院被拆迁,推土机在古城里耀武扬威,旧式风格的居民区遭到工业社会的蚕食。我惊讶地发现,一方面,北京在扩建(周边已延伸到四环以外);另一方面,北京又在不断地缩小(另一种意义上的北京,传统的北京)。它越缩越小,在市政建设规划地图上收缩得只有一只拳头般大小,像一只被蒸发了水分的干瘪的苹果(边缘有虫蛀的痕迹)。 让林语堂或老舍再来看现实中的北京,他们会觉得面目全非。我不禁担心,若干时期以后,被高层建筑与现代化设施包围的北京城已再无退路,只剩下最后一座四合院,遗世独立,摇摇欲坠,那样,我们将留给子孙以何等的遗憾与惋惜呀! 【四合院,中国的盒子】 四合院的造型与结构在我眼中有一种神秘的美。我常想,住在四合院里的人是有福的。说起北京的民居,自然要说到四合院。其实所谓的四合院,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基本格局,但不知为什么就像跟北京有缘似的,一直是北京民居的代表建筑。北京现存的四合院,多是明清两代的遗物,住在四合院里,就是住在一种历史感里,等于守护着祖宗的遗产,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福气吗?也许若干年以后,想住还住不到呢。 现代社会,住高楼容易,住四合院难。老北京常夸耀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大抵是四合院里才能找到的陈设,再不留心,这种风景也快消逝了。汪曾祺形象地把四合院比喻为“一个盒子”。为什么要造这个盒子,因为“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四世同堂,在一座天圆地方的全封闭式四合院里其乐融融,可算旧时代北京人对生活的最高理想。据说只有在那样的境界里,才知道什么叫天伦之乐,以及什么叫大隐隐于市。 喜欢住在盒子里的北京人,他们的四合院大多分内外两院,内院用于居住,由正房、耳房及东西厢房组成;外院则用作门房、客厅和客房。还有大型的住宅,向纵深发展,增加几进院落,或横向发展,增加几组平行的跨院。虽然都叫四合院,但四合院也是可以分出贫富来。可以造得很简洁,也可以造得很繁复乃至豪华。这魔方般的中国盒子,里面究竟还藏着什么?四合院装饰性的附属设施,还有景壁、垂花门(或屏门)、抄手廊、南山墙、后罩楼等等。只是经历了岁月沧桑,把它比喻为“盒子”的汪曾祺也不得不感叹——这个盒子已快磨损了:“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基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纵然如此,北京的四合院在我这个外乡人眼中,依旧充满了神秘的美,仿佛那里面收藏着某种不为我所知的古老的传说。或者说,它的神秘感就是它的美感,它的美感就是它的神秘感。这是一个可以无穷复制、放大的中国式盒子。 我在北京寻访过许多遗留的王府、衙署,发现它们基本上都属于四合院的结构;于是我读《红楼梦》时,大观园在我想象中也是四合院的模样,一座风花雪月的大四合院。及至参观故宫,觉得也是四合院的翻版与扩张,那不过是供皇帝居住的四合院。 推而广之,清朝的整个北京城,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都是一座全封闭式的超级四合院吗?我真担心四合院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心理。趁四合院还在,正是后人们参观、剖析这个盒子的时候。了解四合院伫守过的历史,就等于进入一只心灵的黑箱,会有思想曝光的。 四合院是旧中国的影子,有一种颓废而令人心痛的美,所以我对北京的四合院总是百读不厌,它像线装书一样孤零零地横插在城市的书架上,周围全是钢筋水泥的新潮建筑。 我甚至觉得,没在四合院里住过,不能算真正地了解北京,即使你自以为很了解它的现状了,也应该去四合院里补课。不了解一座城市的往事,绝不能算了解一座城市。在四合院里住过的人会有思想的,因而也是有福的。 北京的居民,若按居住条件来划分,大抵可分为住楼房的和住平房的(多指四合院)。楼房一般带“双气”(煤气与暖气),平房则要靠蜂窝煤生炉子,所以冬天的四合院有一点点冷,但也能使你清醒地看见它的过去,过去的北京人在围墙里生活的情景。你可以坐在天井里晒太阳,想一些有关或无关的心事。很幸运我刚来北京时,在东城的某座四合院里借住过半年。可随着北京城区的改建,四合院快拆得差不多了,只怕未来的文人怀旧时想住四合院,要比住五星级饭店难得多。联想至此,我加倍觉得自己幸运。甚至想对四合院哼一首流行歌曲:让我再看你一眼……北京确有星级饭店是模仿四合院建造的,即香山脚下的卧佛寺饭店。一律平房,带天井,室内不铺地毯,不设席梦思,代之以板床、藤椅,明清风格的木质家具。仿古的建筑,刻意呵护客人做一个传统的梦。我曾在那里开过一星期的会,却找不到住具正的四合院的感觉。看来这就是文物与赝品的区别。真正的四合院并不是一种形式,它更具有古老的内容。这只不起眼的盒子里装的东西可太多了。 【大宅门是四合院的极品】 老北京灰蒙蒙的胡同地带,真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既有骆驼祥子一类贩夫走卒居住的破旧院落,也不乏公子王孙、达官贵人的豪宅。一路走过该怎么区别呢? 主要是看它的门楼。因为刻意保护住户隐私的四合院是封闭性的,一旦大门紧锁则滴水不漏。即使宅门是虚掩或敞开的,你也很难认得庐山真面目,通常还有影壁作为第二道防线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四合院的门楼,类别繁多,名称各异,譬如“清水脊”、“道士帽”、“花墙子门”、“洋门”什么的。但门的建筑形式分为墙垣门和屋宇门两种,墙垣式大门较单薄。无疑属于贫民的;屋宇门的空间更富于立体感(相当于盖一间房的面积),还有聊楹、门簪、门墩、石阶等具有装饰意味的附件。真正的大户人家的宅门,肯定属于后者。 如果你发现哪座四合院的门前还设有上马石什么的,它原先的主人肯定是当官的。不仅仅自用,还可以方便前来做客的同僚。武官在此上马,文官在此坐轿。只可惜现在,也一律门可罗雀了。大宅门的门墩儿,又叫门枕或门鼓,分别是长方形的鼓形的,一般都是石制的(也有少数木制的),雕有形形色色的图案、花纹。偶尔能见到雕有石狮的门枕,说明这是昔日的王府。没有爵位的人家哪怕再有钱,也不敢请石狮守门的,那叫“越制”,会受到惩罚的,轻则抄家,重则杀头。所以,即使过其门而不入,仅仅从宅门的规模与气势,也大致能判断出主人的家底与身份。当然,我指的是它的老主人。我谈论的是它的往事。还需要强调一点:现在人们常随口说的“大宅门”(有一部红火的电视连续剧就叫《大宅门》),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大户人家的宅门”。“宅门”还有特定的意义,指具有垂花门等的多进院的住宅(即复合式的高级四合院),与只有东西南北房的一般的四合院相区别。 大宅门,至少可分为前、后院,甚至更多的院落,豪华点的还有后花园呢。住在宅门里的,自然是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了。有的还“四世同堂”呢。什么叫垂花门,为什么构成宅门的标志?垂花门由柱端雕有莲蕾状垂珠的垂莲柱出挑屋檐组成,像一座典雅的亭榭,只不过安装有开闭的屏门。它之所以是宅门的核心,因为划分着内宅与外宅,普通的宾客是不允许穿过垂花门进入后院的(那属于主人家庭的私密空间),大多只能在作为外宅的第一进院里逗留。用现代房地产的概念来说,客厅归客厅,主卧室归主卧室,井然有序,泾渭分明。 听行家赓昭详细解释过:“俗话说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的宅门中的垂花门。垂花门用垂莲柱加深出檐不占地面很符合二门的功能需要。妇女们在此寒暄、行礼、殷殷话别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两根檐柱落了地,那门前活动地面就要受到很大的局限,用不落地的垂莲柱,地面就宽敞多了,上面有遮阳挡雨的屋顶,再加上华美的垂花门的衬托,环境、气氛均极恰当……”可见,没有垂花门,就称不上是大宅门。它是大宅门诗意最浓的部分,堪称是其灵魂。想把老北京的风味给琢磨透了,是要有技巧的:不仅需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应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充满兴趣。最好是有备而来,但也不妨边参观边补课。“天棚鱼缸石榴树”,是四合院一景。可最有权势的大宅门,瞧不上石榴树了,种的是海棠树。也摒夺了小家子气的金鱼缸,而就地挖掘了仿真的池塘。贵族的作派,是市井人家没法比的。大宅门啊大宅门,胸有城府,深不可测。因而藏龙卧虎。进进出出的皆非等闲之辈。在花开花谢的舞台上,演绎过数不精的繁华富贵、悲欢离合。也可以算作豪门恩怨吧。老舍的《四世同堂》,应该发生在大宅门里。曹雪芹的《红楼梦》,同样是大宅门的故事.。荣、宁两府,都是有资格安装石狮门礅儿的大宅门。 虎坊桥附近,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今晋阳饭庄),属于文化意义上的大宅门——书香门第,这位颇受乾隆皇帝器重的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在此写了著名的《阅微草堂笔纪》。恭王府、摄政王府什么的,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宅门。至于皇帝住的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呢,堪称大宅门中的大宅门了。只不过,岁月无情,人事变幻,所有的大宅门,都已经饱经沧桑了。温故而知新。要想了解这座城市的变化,要想重温老北京的生活,又怎么可能绕过胡同深处那一座座残存的大宅门呢? 成吉思汗为征服金发女郎而打到欧洲?【图】想象着多年前爱过的一个女人2009年最让我惊叹的三本书【图】她是一个处女网络上开博客最多的是什么群体?[图]谁是世界第一美女 中国哪座城市的爱情最开放?[图]嫦娥与后羿为何闹两地分居?中国四大美女之外倾国倾城的美女[图]中国哪座城市的女人最大方?新疆的女人和刀中国四大美女之外的少数民族美女[图]中国哪座城市的女人最爱美?谁是美国精神的代言人?中国四大美女之外的悲剧美女 八大胡同,老北京的红灯区?[图]中国的哪座桥最适合赏月?中国哪座城市最女性化?慈禧太后为什么要修颐和园?[图]李白为什么要跳水捞月亮?哪位女人配做南京的形象大使? 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是是非非韩美林听见哪三个词就想哭?\东西方推举出的两大顶级美女[图]谁是西方文学之父? 苏东坡与杨贵妃有共同的嗜好?中国历史上最缺德的亡国之君是谁?[图]新疆的睡美人哪位外国作家与鲁迅一样酷?哪座城市的人比上海人更精明?【图】新疆那被抢夺的王位 鲁迅为什么走下圣坛?毛主席为何题写“劳动人民文化宫”?[图]美丽的混血儿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图】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在西域遇见香妃【图】这个女人美丽得就像是一件样品那么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空姐所有伟大的爱情都不过如此中国哪座城市最有诗意?[图]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你更美?延长一位美女的青春期嫦娥的裸奔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地方鲁迅未获诺贝尔奖照样令人尊敬[图]“中华第一街”的世代变迁八十岁还会爱上十八岁姑娘的大师比四大美女更美的新疆美女为了染红一位美人的石榴裙上大学有哪些敲门砖?现场支招[图]我获散文金奖的《母亲》最新增补稿[2]高居在月亮上的皇后最美的花是最美的女人变成的屈原的姐姐比国王更重要我的宝马在流血,我的妃子在流泪 能让读者泪流满面的文章为美女打起来才算得上圣战[入选中国散文排…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帝王?记忆中的一位少女【获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北京有多少倾国倾城的名女人?[图]90年代最流行哪一部外国小说?[改革开放]把月亮当成三陪小姐80年代最流行哪一部外国小说?[改革开放] 中国的哪座城市最孤芳自赏?中国的哪座城市最忧伤?慈禧太后为什么三十晚上包饺子?你想遇见最美的女人吗?韩国人过生日必须喝什么汤?谁是最爱吃火锅的一位皇帝?什么是中国的顶级美味?对帝国的第一夫人产生了单相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