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上状元的人是做几品官,官名叫什么???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古代考上状元时是没有品阶的,封官之后才有品阶,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

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扩展资料

以清代而定,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一次,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

这头三名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身”的头衔。

但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

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之职,是个地地道道的“芝麻官”。

“编修”一职,是个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状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状元当不了大官 清代仅赐从六品翰林院修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在古代考中状元,开始一般能授予多大的官职?看完我算是知道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有规定,而且品位比人们想象中低得多。

以清朝情况而定,会试中举的贡士,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头名由皇帝点定,即是状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一甲进士”,可以得到“进士出身”头衔。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2-27
古人中了状元后做什么官

在从前的戏曲里,常有书生一朝鳌头独占中了状元,于是,好事纷至沓来,金殿封官,骏马得骑,还会娶上漂亮公主做老婆。

金殿封官,状元封以何等官职呢?按戏曲小说所讲,不外乎礼部尚书、八府巡按,最不济也来个到各省主持巡回考试的学政。但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有规定,而且品位也比戏中的低得多。

以清朝情况而论,会试过关成为贡士,然后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头名由皇帝点定,即是状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一甲进士”,可以得到“进士出身”头衔。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职名叫作“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

另外,在状元公和驸马爷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驸马都尉”这个职务,因妻而得,在宋朝时候,民间管它叫“裙带头儿官”,通常人们所鄙称的“裙带关系”一词即起源于此。
第4个回答  2008-12-27
这要看时候了
古代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也就是一个朝代的中期,这个时侯经过多年的科举积累,已经有很多待职官员了,甚至很多时候是官员过剩,考中进士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机遇的话,多半是一生都当小官了。不然按照历代的科举三年一次,每次那么多人考中,那些人都要吃什么啊?
你算一下,当官从二十岁开始,可以到七八十岁,也就是一个正常的官员可以干五六十年,这样一来在他退休前,能够中举人、中进士的有多少人呢?如果全部安排官职的话,那多半是没有那么多官位了,设置虚衔太多也不行吧,整个朝廷不能总养闲人吧。
你看电视剧应该见到了,康熙那时候就一大帮候补县令之类的东东,那到了乾隆那时候不是更多了??

如果是刚刚开国不久,这时候需要大量的人才来管理地方,因此考上了多半是有好出路的。前期的进士一般都混的很好。。

你看,从隋唐时期到清朝,多少举人、多少进士、多少状元啊?但是能出名的有几个呢?混得好的又有几个呢?

一般是什么翰林院之类的就打发了,不过是个六七品。可能到老了还是在翰林院。中期的时候,考上了状元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刚开始的时候能外放当个县令就已经是祖上积德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