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汉人当官除了科举,还有别的方法吗?

如题所述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了中国之后,实行严格的民族歧视制度,元朝将全国人口按照民族划分为四大类,从高到低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色目人就是眼睛颜色跟蒙古人和汉人不一样的,主要是指来自于中亚地区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外国人。汉人的地位还不如他们,可见当时汉人的命运有多么悲惨。

 

元朝统治者大政方针是拒绝被汉人文化所同化,但其后为了国家的维稳、人才的招揽还是采用了科举制度,但实行科举制度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忽必烈死后20年到了元朝第4位皇帝元仁宗时才开始开科取士。原因在于元仁宗本人在上位之前得到过比较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他的老师是后唐沙陀贵族的后代李孟。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元仁宗毅然抛弃了其蒙古祖先传下来的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传位制度,将他的皇位传给了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元英宗,但可惜元英宗执政时间太短了,他跟他父亲一样大肆推行儒家文化,结果大大触动了蒙古贵族的奶酪,最终在南坡之变中被蒙古贵族杀害。

 

科举考试在元朝一共只举行了16次,录取的进士只有1139人。所以汉族人想要通过科举取士在元朝当官难如登天。即便是元朝开科取士,对于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的考试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前两种人只需考两场,难度系数很低,就可以轻易录取为进士,而对于汉人而言得考三场,题的难度超乎想象,元朝科举制度对汉人来说也是极为不公平的。元朝用人看的主要是血统而不是能力。

 

元朝发展到中后期,蒙古人、色目人的相貌已经跟普通汉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越来越多的汉人开始穿蒙古服饰,采用蒙古礼仪,改易祖先,居然很多汉人伪装成了蒙古贵族出身,再加上此时的蒙古统治极为粗犷,官僚统治腐化堕落,加一些权钱交易,这些汉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入朝为官。这帮通过伪装成蒙古贵族当了官的汉人谋取了官职之后,自然要加倍搜刮民脂民膏,自然加剧了社会的积极矛盾,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3
靠学校选拔,从这个途径可以当官。 以及部门选聘也是元朝的选拔方法之一。征召也是元代一个常见的选拔制度,早仁宗后,提出意见的人也可以被授予官职,国子学发现了好苗子也可以直接上报。
第2个回答  2020-09-13
有一些汉人换上了蒙古人或者色目人的服饰与发饰,按照他们的民族习惯开始生活。而且这些人通过权钱交易的方式,改了自己的祖宗,成了某某民族、甚至是某某贵族的后代。依照元朝落后粗犷的管理制度,这些血统突然变高贵的汉人也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入仕为官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2
没有办法,只能通过科举来当官,当时的社会对于官位都是很严格的
第4个回答  2020-09-05
没有别的办法,在元朝时期想要当官就必须要考科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