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陶渊明的诗,哪个更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4
曹操和陶渊明同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但是两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一个拥兵百万,四方征讨,统一北方,号称一代奸雄;一个放弃官场,回归田园,悠然采菊,誉为千载一隐。本文对他们极端的人生境界进行了辩证性的分析,希望对于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构筑能够有所补益。

关键词:曹操陶渊明人生境界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三国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历史上个性最为张扬的时期。当时涌现出很多名士,他们行为放诞,言语惊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蔑视外在的思想道德、世俗观念。曹操和陶渊明虽然不是这些人物的代表,但是受时代风气的感染,他们思想作为也是颇为奇特的,以致于一个被丑化为尽人皆骂的奸雄,一个被渲染为人人敬仰的隐士。

他们又都是著名的诗人,诗风朴素,“曹公古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虽然这种风格被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不高,但这种诗歌却直接展示作者的精神世界,便于我们通过作品认识作者。
曹操是一个成功的英雄。他那远大的抱负、阔大的胸襟、磅礴的气势、积极进取的精神确实撼人心魄。

这在曹操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反映,那首荡气回肠激动人心的《观沧海》,气势磅礴,意境壮阔,震烁千古。他的诗歌的境界之大,真是让人惊叹,似有吞吐日月,海纳百川的气概。如果没有俯视神州、点江山的王者气概,又怎会有笔力千钧,驱使日月雄浑气势。

这样包罗万象、颐指气使的充满霸气的诗歌,也只有像曹操这样能力超凡、专横跋扈、胸怀万里的政治家才写得出来。如一般文人所写,笔下景色也可能壮阔,但最后却不免转为忧伤。曹操在诗歌中表现了一个理想远大的政治家必备的胸襟和品质。

他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壮志凌云,老当益壮,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政治家宽广的胸怀,尤其那永不服输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真让人感佩不已。曹操的诗歌能够强烈地激发起人们心中的豪情,点燃人们内心的英雄梦想,带给人精神上无与伦比的的冲击力。

归隐后的陶渊明近似于一个农人,谈不上什么业绩。他完全放弃了政治上的追求,每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先秦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读书人无不以获得官职、施展才能、报效国家作为自己的理想,正所谓“学得文武艺,报效帝王家”。但是文人往往又自视清高,所以他们很难进入官场,勉强进入了,在复杂的官场也很难立足。所以在作品中往往充斥的是怀才不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