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期末考试各门功课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我几年上九年级。星期一就期末考试了!我有一点紧张!我在我们年纪成绩算一般!250多个人能靠年级前10几 20几的!但是成绩总是很不稳,我认为这是心态的问题! 而且答卷的技巧也有问题,希望大家多多帮助!
主要说一下:语文、历史、政治、和化学!高分的!

◆语文

江岸区中学教研室 叶盛飞

积累与运用部分

可分配15~20分钟答题。

——抄写题,抄写要工整,标点符号占一格。

——仿写题,仿句与例句要保持修辞一致、句式一致、主题一致、逻辑一致。

——语段修改题,只对有语病的地方修改,不要改变句子原意,修改后要读一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可用15分钟答题。

——解释加点字,要将答案还原到原文中读一读,看是否通畅、是否合事理。

——句子翻译题,要打草稿,尽量直译,译完后要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作语序的调整。

现代文阅读

综合性阅读可用15分钟,单篇阅读可用30分钟。

单篇阅读的文本有一定难度,至少读两遍,边读边用铅笔在原文下面画出重要语句(答完题后再将画线擦掉)。

表述题能用原文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直接用原文作答的,要先找出答问所对应原文的区间,然后筛选重要词语或短语,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连缀起来。

作文

作文可用50分钟,其中审题、列提纲用15分钟,写文章35分钟。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要保证题目通顺、符合情理。

考场作文策略上要求稳,不必刻意求异求新。体裁上创新易让人认为缺乏写作能力,内容上求异易造成观点偏激或主题消极。要先列提纲,并修改提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先打草稿,语言要精练、优美,内容要扣题。

◆数学

江岸区中学教研室 彭必进

拿到试卷

考试会提前几分钟发卷,应抓紧这个时间大体浏览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答题

答题一般是先易后难。中间有时做“卡壳”后不能停在那里“死抠”,浪费时间。

审题

要舍得花时间把题目审清楚。审题包括不漏题,不看错题,审准题。要有“咬文嚼字”的功夫,反复推敲。

遇到易题和难题

首先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低档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高档题(难题)每分必争。注意“容易题、容易错”。难题对你难,对人家也不容易。

答题时间

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最大变化是取消A卷,导致答题的书写量增加。成绩好的学生建议要留有30分钟左右解决最后一题。对于中等学生,则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中、低档题上多花时间,多得分。

◆英语

江岸区中学教研室 刘海峰

听力

快速浏览获取信息:发卷后到播放录音前有几分钟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起来快速地浏览试题,用笔画出选项之间差异,并做出预测。

完形填空

先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再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

阅读理解

一定要基于原文进行理解,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作者的想法。尚未读懂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文中一两处没弄懂的地方可以暂且放置,等把全部题做完后,再回头处理。

阅读理解填词

理解是重点,要重视首句。三读短文,上下参照,验证答案。把所填的答案放入短文中进行检验。

书面表达

最基本的要求:信息写满;表达基本准确和流畅;书写规范工整。

尽量用简单句和自己熟悉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法,难句化简,尽量避免出错。

◆化学

江岸区中学教研室 杨德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力求做到规范,化学式要书写正确,配平、物质聚集状态符号和反应条件必须完整写出。

计算题所用的化学方程式一般是课本中见到的,能规范地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得2分。

开放性试题多以答案的不唯一性面目出现,具有发散性,要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动笔就有得分机会,不容错过。

推断题只考文字叙述性试题,解推断题的突破口往往有:物质的物理特性(色、态、味、溶解性等),典型的化学反应,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现象等。

◆政治

江岸区中学教研室 邓惠芳

开卷“允许带资料”(只能带教材、“能力要点”、笔记本)。

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最好按题目顺序答题。做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一般选择题8~10分钟,问答题10~15分钟,不会做的在稿纸上作记号,留5分钟做检查(别轻易改动),绝对不能空题。

◆历史

今年中考可带的资料是九年级《世界历史》第一、二册、《知识能力要点》、平时笔记本。

选择题

考试力求闭卷完成,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来主攻非选择题,熟练地运用直选法、排除法等解题方法得出正确选项。

非选择题

第一步,细心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找到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二步,理清思路,思考材料与教材的联系。答题的落脚点还应是源于课本。第三步,认真审题答题。找出关键词,确定答题要点。

◆物理

江岸区中学教研室 刘永德

由于是合卷,难免在试卷作答过程中不时遇到思维障碍,可暂时跳过,回头再解决遗留问题。

遇到题干长、设问多、过程较为复杂的试题,不要轻易放弃作答,有些试题看似复杂,也许细心读完之后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

答题用语要准确,符号要常规,作图要规范,尽可能避免随意性。

一些自认为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填空题、作图题,包括实验知识部分,甚至最后两道大题的某一问或某几问都有作答的可能和得分机会。

对于已经作出答案的试题,在检查过程中不宜轻易改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0
一、通览试卷
试卷发下来后,不要急于答题。先通览试卷,熟悉题型,做到胸有成竹。特别是作文题目看了后,不随意注意中就给大脑一个信息,等前面的试题做完,作文也不知不觉构思好了!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功。
二、认真读题
有些学生怕时间不够,见题就答,也不管答题的要求是什么。这几年中考语文试题新出现了选作题,有二选一,也有三选一,如果都做了,就是费力不讨好,做错了还要扣分。
三、先易后难
先做容易的试题,后做较难的题目。这样就能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心态,发挥出更佳的答题水平。切忌“钻牛角尖”,遇到“拦路虎”,非拿不可,导致后边轻松得分的试题也没时间做了。
四、言简意赅
语文试题,叙述的文字多,要力求语言精练,抓住要点答题,写多了浪费时间。作文要求600字左右,就不要去写800字的长文。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答题。
五、寸土必争
空白答案是不给分的。有的同学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置之不理,这样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即使自己没有把握做对的试题,也要按自己的思路写下答案。
六、书写美观
卷面整洁,书写美观,一直是语文考试答题的要求。字迹潦草,卷面不清,就会影响你的成绩5--10分。
七、复查仔细
做好试卷后,一定要耐心、细致的检查,对似是而非的答案要反复考虑、仔细琢磨,力求准确。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及应试技巧

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未曾开发的潜力,事实上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A、思想重视 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它,不能马虎麻痹。因为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很广.学了一学期,究竟学得怎么样?我们自己想知道,老师、家长也想知道。而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复习”不是可有可无,要下功夫搞好。
B、讲究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我们这里向大家重点推荐的是"四位一体"复习法。
1、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1)基础复习;(2)强化能力;(3)查漏补缺;(4)模拟练习
2、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C、巧用试题 首先逐项归类进行复习,然后再做题。做完后核对答案,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最后,按考试的要求,独立做相当于"模拟试题"的"期末测试题"。
考试前与你谈谈答题技巧
有没有很高的答题技巧是考试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发挥的必要条件。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答题技巧及注意问题。对你来讲,它们可能已不是新鲜面孔,然而,你是否已经接纳了它们,将其转化成自己的技能了呢?
(一)明确答卷要求,严格执行
在考场上,监考人员会讲一些要求,如,怎样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怎样填写答案(特别是标准化考试)等等,务必听清楚,并严格照办。有时,监考人员还会对试题作一些说明或更正,更要听准,若有不明立即问清。千万不要拿到试卷就急于埋头做,造成没按格式要求而乱填、漏填或没按要求做错题等严重后果。
(二)通览试卷,考虑答题计划
接到试卷首先要看清楚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随后冷静、迅速地认真通览一遍试卷。这样做的好处是:(1)接触每一道题,初步掌握题意,为正式审题解答题打下基础。(2)能够了解整体分量,难易试题的比例和分布,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同学以为通览试卷浪费时间,其实恰恰相反,这样才能预防错漏,少走弯路,合理利用时间,提高答卷效率。安排答题计划应考虑两个主要准则:一是自己对考试的熟知程度;二是不同考题的分值。安排好了准备用于每道题的时间后,就要按计划去做。要记住,对每一道题都写出一点答案来,远比详尽无遗地答一道题,而对其他试题却一字不答为好。
(三)先易后难,巧攻难题
统观全卷之后,对于较容易的题目,应先做解答,以便集中精力攻克难题,这样才能合理利用时间,提高考试成绩,而不至于因一两道难题耗去大部分时间,致使一些较浅易的试题由于时间仓促而解答粗疏,造成错误,甚至有时还来不及解答。再者,刚一进考场,一般同学心情比较紧张,记忆、思维等方面都达不到最佳状态,待做过几道题之后,情绪就逐渐稳定下来,智力活动恢复正常,这时再做较难的题就容易奏效。而且做的“小题”越多,“积分越多”,自信心也就越强。
如何攻克难题是应考中夺取优异成绩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总结许许多多考生的经验,宜采取寻找弱点、多方突破、攻撤交替、反复突击的办法攻克难题。首先应相信,考题再难一般也不会超过所学知识范围,因之都有解答可能,解答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知识。有的难题是难在拐弯多,综合性强。遇到这种题目,就可以利用类比法找出其与同类型题目的异同,然后运用相应的解题规律寻求突破点。这个突破点攻不下来,再换一个角度,几经突击,往往即可攻克;如果运用几种方法,几经突击,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仍不得解,再这样的情况下,就应暂时“撤兵”,先去复查你做过的题目,让脑子得以放松休息,稍待一会再发动攻势,往往会茅塞顿开,迎刃而解。
有些难题则是由于遗忘造成的。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运用联想和对比的方法把旧知识回忆推导出来。如数学中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比较重要,但又难记易忘。考场上一旦忘记,完全可以利用图象回忆、推导出来,正如学地理课脑子里要有一个地球仪、一张地图一样。物理课中的一些公式、历史课中的一些年代,更可以利用相关知识仔细推导出来。
在解答比较复杂的题目时,一定要“袖手于前”、落笔在后。就是在答卷之前深思熟虑,特别要抓主要点,严格解题步骤,然后再一挥而就。这既可以防止误走弯路,又可避繁就简,还节省文字、时间。文科答案力求要点明确、突出,有血有肉;理科答案力求合乎逻辑,步骤严格。要注意严防只答其一、不答其二,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审清题意
审清题意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判断该题是属于哪部分知识范围,明确解答该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联想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什么异同。认定了知识范围,就确定了它的性质;明确了所需要用的双基知识,就找到了解答的工具;区别了异同,就抓住了特点。经过了这样的审题之后,一般问题就能思索出解答的路途。
审题一定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要细而又细,“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有些题目似曾相识,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
(五)科学安排时间
科学使用时间,是临场发挥的一项重要策略。科学安排时间的原则是,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决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力争得分。在自己心中时刻要意识到,与其花10分钟去攻克一道3分的选择题,不如花10分钟去攻克一道15分的大题。在作答过程中学会随机应变。例如,一道题你计划用5分钟解决它,但5分钟过后一点眉目也没有,那么,你不妨暂时跳过去(详见第三点);若是已接近成功,则延长一点时间也是必要的。
总之,时间的分配只是大致的整体安排,没有必要精确到每一小题或每一秒钟。值得提醒的是,别忘了留出5~10分钟的检查时间。
(六)细心检查订正
考场上常见到以下这种情况:仓促解答,忽视复查审阅,做完就匆匆交卷。考试时间非常宝贵,每分每秒都要加倍珍惜。一般可将考试时间大体分为三段:第一段,用三五分钟填写相关项目,通览试卷;第二段,做题;第三段,检查。
考试时间紧迫,心情急躁,答案往往有错漏,必须最后加以查缺补漏,订正差错。检查答卷,一要检查题目是否有遗漏,二是检查答案是否正确。要对照原题,看是否弄错了题意,是否抄错了字母、符号等。三,留出二到五分钟的时间检查机读答题卡。考试最后几分钟,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检查答题卡,检查类型、科目、考号填涂是否正确;仔细核对答题卡所涂答案和题号与试卷上的是否一一相符。检查,是一场考试的最后时刻,容易精神紧张,特别需要沉着镇静、认真仔细。
(七)书写整洁
作为一种常识性的观点:书写一定要认真。你可能没有一手漂亮的字体,但你却不应该书写潦草,字迹模糊。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4abbf4b010004e7

第2个回答  2009-01-10
1. 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第3个回答  2020-07-17
可分配15~20分钟答题。

——抄写题,抄写要工整,标点符号占一格。

——仿写题,仿句与例句要保持修辞一致、句式一致、主题一致、逻辑一致。

——语段修改题,只对有语病的地方修改,不要改变句子原意,修改后要读一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可用15分钟答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