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天气、气象;气候学、天气学、气象学各有哪些区别?

如题所述

答:几者的关系都不一样,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 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 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凉热雨三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沙漠气候:基本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冬季气温稍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亚热带草原气候: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似,但分布在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温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温差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气候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系统有重要影响。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据统计,1950年到2000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加。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我国总体经济体量增加,因此经济损失绝对值大幅升高。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负面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麦,除了浇灌冬小麦以外,均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青藏铁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铁路和公路运行维护的投资。 同全球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气候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1月份平均气温为-30.6度。那里最冷曾经出现过零下52.3度的极端最低气温。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气温最低值。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3度,人称“火洲”。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经达到49.6度。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最高值。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7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28.6,29.0和28.2。比起火洲的吐鲁番来,还得甘拜下风。 气候qìhòu 1、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有关。 2、比喻动向或情势 3、比喻结果或成就:几个人瞎闹腾,成不了气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