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人多读书的名句

最好今天就可以答复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译文: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劝学诗》

译文: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唐·颜真卿《劝学诗》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5、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译文: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一个月不读书,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个人认为还是中国的最好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培根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书籍或许是人类在通向未来的幸福富强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和伟大的奇迹。--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
--高尔基
书籍是寂寞时的朋友。读书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法] 杜阿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04
我对书的札记 马俊超
早想对“书”抒发一点自己的感受了,但一直迟迟未敢下笔。因为怕自己拙劣的手笔亵渎了鲜白的纸张。再者“书”这是多么神圣的精品啊,它是不准任何人对其亲而不重的。我更怕自己的妄加评论会贻笑大方。但是自己又是对它满腔热情、满怀激动。如果不对它写点东西,总觉不吐不快。因此还请列位方家对我习文中的瑕疵和不对之处给于清洗和指正。

三更灯火五更鸡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知读书迟。”每每读到这首诗时,我就肃然起身,拿起书卷勤奋读之,一刻不敢懈怠。因为我怕自己年老之时会空留“老大徒伤悲“的悔恨。宋代的宋濂幼时就酷爱读书,因家中贫寒买不起书,只好向藏书人借书抄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不停止抄录。每读至此,我的心情就激动不已。书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它使任何人在其面前折颈弯腰,而且去不畏艰难的追求它。
纵观古今中外的名人,谁不是敏而好学,发愤忘食呢!勤奋读书也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和历史。古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典故;孔子有“韦编三绝”的勤奋;韩愈有“未尝一日去书不观”的刻苦;杜甫有“富贵必从勤奋的,男儿需读五车书”的告诫。梁启超有“读书是我终身幸福”的感慨。这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名言名句,几乎可以无休止地写下去。

读书之乐乐陶陶
读书是一种无穷的乐趣,闲暇时打开书本,观古今于须臾,抚沧海于一瞬。一睹孔圣人的睿智渊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遥想李太白的望月思乡;苏轼的大江东去……。蹒跚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之间好不惬意舒怀。徜徉于先哲用心血凝成的结晶时好不赏心悦目。此时的我,内心不再空虚,心灵不再孤独。那急躁的情绪随之销声匿迹,将给我带来恬淡安宁的享受。
书的世界很精彩,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身不离谋饭之地,而神游八极、心鹜万仞。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与高山倾谈,和历史对话。读大千世界,看人生百态。耳濡目染,心境渐高。眼境豁然,岂不快哉?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能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参领世界的神奇古怪。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能使人有自知之明。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徜徉于书海得人一定是不亦乐乎、不亦快哉!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人不吃饭会饥饿会消瘦。但不读书就会思想空虚、精神贫乏、行为萎琐、说话粗俗。只有读书才能充实、才能脱颖、才会有气质、有才华。读书的人气质不凡、胸怀坦荡、意气风发、高瞻远瞩。不读书的人纵使貌比潘安、颜过西施,身穿捷克琼斯、足登鸿星尔克也还是自身气弱、器小力薄。不会有什么气质可言。还不是“纵有一幅好皮囊,腹内皆草莽”。
“读书要杂,做事要专”阅读不同的书就能汲取不同的气。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则三魂悠悠、七魄荡荡。因此我们在生活闲暇之时必须去多读书,读好书。去养自身的灵气、豪气、去养人间正气、浩然正气。

二月杏花八月桂
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怎能容忍只看别人的书,而不自己写点东西呢。读书和写作自古就是孪生兄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个人读的书多了,便不由自主地俯案握笔,抒情写意。正像作家二月河说的“我读书的时候完全没想到将来会当作家,但读的多了,就量变产生质变。就像饺子馅太大了要漏,自然就想宣泄出来。
读书如储存,写作如释放。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一点我深得体会。因为我生活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一个作家,他因写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而一举成名。同时家中具有珍书3000多卷。由于我从小受他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对于读书写作也很有兴趣。对于读,我每每在闲暇之时就坐拥书城、左拦右抱。伴青灯展黄卷,徜徉书海夜不眠。对于写,我在父亲的耐心教导下写作水平也不断上升。本人不才,写的几篇拙文竟被报社编辑垂青,变成了铅字刊登了出来。现在我不仅在报刊上发表了四十余篇文章,而且成为全国记者站的一员。和三家报刊的通讯员或小记者。
古人把美好秀丽的文章比喻成“二月杏花八月桂“一个人要想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必须多读书,正像诗圣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够足量的书,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写出不朽的著作。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逢。眼前直下一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书,让我体会到了屈原的“香草美人”、司马迁的“愤激疾书”、苏轼的“大江东去”、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甫的“路有冻死骨”。曹雪芹的“呕心沥血”……。《论语》让我拥有了智慧;《孟子》让我一身正气;《短歌行》让我领悟人生的苦短;《正气歌》让我具有刚烈的人格……。鲁迅教会了我呐喊;巴金教会我憎恨;冰心教会我真心……。
我相信,我的这个血肉之躯,正是从一本一本的书中汲取营养,一分一分的逐渐塑造而成的。书是我精神的源泉,我是书永远的宿命。
第3个回答  2009-01-03
阅读使人完美,思考使人深刻,交谈使人清晰
美国 富兰克林
我们古人最妙的一句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4个回答  2015-01-2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