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酒馆吃完饭之后丢一块银子就走,为何店小二不拦?

如题所述

    在一些古代小说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桥段,那就是很多人在离开酒馆之后扔下一些银子就走了,他们也不着急让店家找钱,并且店小二也不会去清点客人到底给了多少钱。其实这是因为白银在我国古代是一种流通的货币,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开始大面积的使用。并且银子也是有等级的。

    好一些的银子会被官府做成元宝的样子,这样的银子品质比较高,也被称之为纹银。这些是由官府按统一标准制作成的,上面刻上官府的标志,但是也有一些银子的品质较差,这样的影子叫做底银。其中也掺杂了不少的铜,所以底银的价值就不如纹银了。古时候名字的购买力还是可以的,据说在明朝的时候,50文可以买一斗米,十多米就是一石,在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大米,如此粗略的算下来,当时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000块钱,到了明清的时候,一位四品官员每个月的俸禄差不多是20两左右,而这20两足够让一个普通人家用一年了。

    银子在古代算得上是大额的货币了,而在古代大部分人购买东西时使用的是铜板。像银子这种东西在古代普通人手里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吃完饭留下银子就走的人,他们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如果真遇到有客人用银子来支付的话,一般情况下,饭店是找不开的,如果客人要求找钱的话,他们就会借用精确的称量工具了。

    有客人拍下银子就走只能说明客人出手阔绰,懒得要零头。这样的行为店家当然是不会去制止的,因为客人留下的银两定然是只多不少的。虽然说在古代银两没有特定的价值,但是他的地位却是非常高的,既然有人留下银子就走,有的时候店小二一眼也能看出来,他们便不会再去追着客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喜欢看古装电视剧的朋友们,肯定都见过电视剧里的一个情景,那就是古代的人们有的时候在酒馆吃完饭之后,扔下一块银子就走掉了,没有唤店小二,店小二也没有拦下这样的人。很多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拦下这样顾客呢,万一对方给的钱财不够饭钱怎么办,岂不是亏大了。其实,银子的价值在当时是很高的。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银子是古代社会中长期流通的一种货币,就像铜钱、银票一样,都是有价值的。这种流通情况是从宋代起始的,而且银子也是分品质的。比如名字叫做“纹银”的这种银子,就是最好的那类银子,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银元宝”。最不好的银子,被称作“底银”,里面有很多杂质,品相并不优良。银子的价值就和我们今天挑选珠宝要选择质地纯粹的才更好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怎么看银子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用大米来换算。实际上,一两银子可以在当时的社会购买九十三公斤左右的大米,也就是足足一百八十多斤的大米,再用现在现代社会的物价来看,将近两百的大米,是值不少钱的,用人民币来换算,起码要有两千块了。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古代社会,银子的价值是有多么高。

根据上面这些换算,现在我们就能了解清楚,客人在吃完饭后扔下一块银子就走了,老板和店小二根本不用担心给钱会给少,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人家甚至还有可能多给了不少的小费。这样的人几乎都是富家子弟或者阔绰的顾客,店小二不仅不会拦下他们,反而还想邀请他们下次再来店里面坐一坐呢。

第2个回答  2020-03-15
首先就是因为酒馆找不开这银子;其次就是这些丢一块银子就走的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他们懒得要找零。
第3个回答  2020-03-15
因为古人都是很重信誉的,不会像现代人一样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所以店小二对他们也很放心。
第4个回答  2020-03-15
因为古代的人吃完饭以后丢下一块银子已经算是结账了,并且一般这块银子里面是包含着小费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