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强大,叫示弱

如题所述

有一种强大,叫示弱

《三国演义》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大抵是足智多谋,或孔武有力的奇人。

谁也料想不到,这样一个群英荟萃的三国乱世,最终却归于司马一家。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夺曹魏政权,后其孙司马炎平定东吴,建立晋朝。

乱世纷争中,为何司马懿能成为最后赢家?司马懿用四十一年蛰伏隐忍的历练,告诉我们:

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别人所不能成。

懂得示弱于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是一种克制律己的强大。

01弱者逞强,强者示弱

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应曹操征辟,入朝任职。

两人论才情难分伯仲,一度都是深受曹操赏识又为其所忌的人才。

但在为人风格上,杨修与司马懿却完全不同。

恃才放旷的杨修,总是喜欢卖弄学识,一有机会<划处展示自己的才华。

曹操在新修的宫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他便直接告诉修建工,说曹操是嫌门太“阔” 了。

曹操在塞北进贡的一盒酥上写了“一口酥”,他又当场猜出 “一人一口”的意思,当仁不让吃了起来。

虽然这些言行,确实可以证明他的聪明多智。

可他忘了,生性多疑的曹操,怎会容许他人一直看穿自己的心思而此时的司马懿,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藏锋守拙。

司马懿不是没有抱负,相反,他的野心要远超一般人。

但他知道,欲有所取,终有所蔽。

也正是因为善于退让,他才能在后来连续受到四代君主的重用,成为曹魏权臣。

《菜根谭》中有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高调逞强,只会彰显浅薄,惹来祸端。

学会隐藏锋芒,韬光养晦,才能保全自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器于身方能待时而动。

示弱,非懦弱,而是强者主动选择的谋略。

02格局越大,姿态越低

曹操病逝,曹丕的继任,是司马懿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司马懿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赢得了魏国上下的信服。

司马懿能做到与人交锋,不出败绩,关键在于他能看清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的位置。古语有云: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人太张扬,多源于自视过高,认不清自己的位置。

而当有修为达到一定境界,自会甘于谦逊待人,克制律己。

麦熟低穗,人熟低头。姿态放得越低,越能彰显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

03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动声色的

司马懿外号“冢虎”,意为隐藏在墓穴中的老虎。他的一生,确实人如其名,将“隐”之一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小不忍者乱大谋;能成大事者必有小忍。

到了晚年的司马懿更是将自己修炼到了深藏不露的境界。

70岁的司马懿在高平陵发动政变,以雷霆手段一举摧毁曹爽派系,站上权力顶峰。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为了这一刻,他足足准备了半生。

《贾谊论》中有言: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只有庸碌无才者,才需哗众取宠。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在不动声色中攻城略地。静水深流,与海相若。能沉得住气,不恃才而骄,不自以为是,才能在低调沉稳中悄然实现人生的升华。

司马懿名言: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一个人若能理性看待自己,就不会为了虚名浮利而强出头。逞一时之勇,终将因小失大;学会退而结网,方为长久之计。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不必刻意炫耀卖弄,才华不逞,聪明不露,才是至强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