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风范

如题所述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风范

地处长城沿线一带的河北北部,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区。在清代,位于京师与塞北之间的河北承德,因为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的修建,更一度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承德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这座园林不仅风光如画,更收藏着很少向外界展示的镇庄之宝。

避暑山庄从康熙42年,也就是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57年,也就是1792年,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

康熙当年选择在这里大兴土木,有着深远的考虑,他罢修长城,认为得人心比修长城更能够长治久安。因而,他选择了在明长城以北140华里的地方修建避暑山庄和寺庙,将这里变成接见蒙古族和藏族首领的地方。

避暑山庄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北京颐和园的两倍,北海的八倍,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室,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

澹泊敬诚殿是避暑山庄的主殿。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可以用古朴淡雅来概括,与外八庙那种金碧辉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当年康熙为了搞好民族关系而用心良苦,她要通过这种反差,使来到这里的少数民族首领感受到清朝皇帝对他们的尊重和礼遇。

澹泊敬诚殿始建于康熙50年,乾隆19年时又用金丝楠木进行了改建。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卷棚顶,四周有围廊。整个大殿不施彩绘,风格朴素淡雅。殿中写有康熙御笔“澹泊敬诚”的匾额。

在这座宫殿里上演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乾隆皇帝70大寿时在这里接受了西藏六世班禅的祝寿。乾隆还在这里接见了不远万里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落首领渥巴锡,也在这里召见过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

路过了澹泊敬诚殿,就进入了避暑山庄的后寝区域,穿过19间套房,又一座宫殿呈现在眼前。

他就是后寝部分的主殿烟波致爽殿,穿过烟波致爽殿就进入了避暑山庄的苑景区。苑景区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个部分,最早在山庄里面开挖湖区的时候,是按照道教文化里面“一池三山”的手法来修建的。

什么是“一池三山”呢?

在道教古代传说里说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太液池,太液池里面有三座仙山:蓬莱、方壶和瀛州。

所以历朝历代作为皇家园林在修建的时候,大多采用这个“一池三山”的手法。湖区的布局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园中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而修建。金山岛的布局则是仿造江苏镇江的金山寺。

避暑山庄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存放着镇庄之宝,文物库房是博物馆高度保密的区域。

避暑山庄的镇庄之宝全名称作碧玉娇龙纽“避暑山庄”宝玺。他制作于乾隆年间,质地为碧玉,通高十厘米,纽高五厘米,印面为正方形,边长12.8厘米。清代皇帝的宝玺分为官印和私印。

这方碧玉娇龙纽“避暑山庄”宝玺属于乾隆的私人印章,它的用途大多用在一些碑刻、匾额和书画上。我们看到宝玺的正文“避暑山庄”四字为阳文篆字。字上残留的印泥依然鲜艳夺目。

和宝玺所配套的是一个紫檀木的云龙匣。匣子的四面及上顶雕刻着描金的海水云龙纹。宝玺以及宝匣的材质和做工,代表了乾隆时期玺印的最高水平。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避暑山庄这座清代帝王的夏宫,取山水自然本色,韵江南塞北风情,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古代园林遗产。“和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避暑山庄与环绕山庄的雄伟外八庙,在当时化解了长城内外的纷争。更见证了中国多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