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如何创建兴趣小组

如题所述

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如何把握这一理念,又如何把这一理念体现在科学教学当中。科学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正常的科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大量开展科学课外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也助于教师提高科学教学的成效。开展科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能在自我主导的过程中,通过兴趣爱好,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科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展科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一、科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成立
在成立活动小组、选择内容、活动方式上等不能放任于学生。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教师可以组织与辅导,把学生放到主导地位。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参加兴趣小组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机会都是平等的。只要有兴趣参加即可,也可以中途退出。二是科学兴趣小组必须有组织。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酌情商定,并与学生讨论,分工明确,指定组长。教师要指导其正确实施小组活动,要保证活动的完整性,使小组活动行之有效。三是在科学兴趣活动中要有项目,在活动中要坚持循序渐进、合作互补的原则。每一项活动内容,要使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动脑和动手,通过团队合作、实践、探究,让学生以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练兴趣、练技能,得收效。四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必须要有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小组的每个成员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采用一人一法,多人多解的分析问题方法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力求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去解决课本中与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关的问题。五是在科学兴趣活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一切从安全出发,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应注意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轻松、娱乐中学习科学,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利用现有知识解决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确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是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新奇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变魔术让鸡蛋在玻璃杯中浮起来。先在玻璃杯中倒入多半杯水,把一枚鸡蛋轻轻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发现鸡蛋沉入水中,再往水中放入盐,观察发现随着食盐的放入,鸡蛋渐渐上升,最后浮出水面。在这活动中,学生不明白原因,但肯定知道与盐有关,教师可以借此活动让学生明白,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造成鸡蛋所受的重力大于水对鸡蛋的浮力,所以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通过加盐,盐水的密度不断增加,当盐水密度大于鸡蛋密度时鸡蛋上升。
2.选择的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很多科学课的内容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必须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例如凤仙花的种植就是最典型的实例,学生如果没有亲手种植,也就不会重视,更不会细致地观察凤仙花每天每部分的变化,点滴的成长历程。因为天天接触,并且需要关注,因此就能发现许多课堂中不能接触到的知识。所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学校花池中各种花的开放情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科学的兴趣。
3.选择的内容不能脱离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就是为了更好学好科学,掌握最为实在的科学知识。我们知道科学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学好科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那样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应选择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进行活动。例如,讲解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所需材料以及简单的制作步骤。引导学生分组准备材料,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教师适时指导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器材选择玻璃杯、塑料杯、易拉罐三种那种器材都装满水,统一摆放在阳光下,解决问题一哪种器材的水温最高——易拉罐水温最高;将易拉罐分别涂上白漆、红漆、黑漆、绿漆、蓝漆五种颜色装满水,统一摆放在阳光下。解决问题二:哪种颜色的易拉罐水温最高——黑色易拉罐水温最高。将几个黑色易拉罐装满水盖上盖子统一成不同形状摆放在阳光下,解决问题三:哪种摆放水温最高——平放。这次活动,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锻炼了动手、动脑、互相合作的能力。
三、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取得的效果
经过探索研究和实验,我校的科学课外兴趣小组初见成效。教师的认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这也体现了教师引导到位了,学生会学了。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有所转变,由单一认知到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加深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合作协调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四、教师在科学兴趣小组教学活动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1.从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入手,吸引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探究。课外探究的选题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比较容易完成的、感兴趣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2.教师指导坚持从扶到放,引导制定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教师是学生课堂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而对于课外探究,教师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小学生的兴趣持久性不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由于知识水平、技能的限制,很可能遇到问题就没法深入研究下去。每次探究活动,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指导多一些,以后逐步放手。
3.努力争取家长、社会对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支持。在上课之余,将课堂无限地延伸,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科技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在“陪玩”中领略科学的无限魅力,消除对科学的“成见”,这样才能在校园和社会上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场所,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学习兴趣与积极探索科学的学习欲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