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分

在财管教材p60页中给出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定义,即:"名义利率:指如果以"年"作为基本计算期,每年计算一次复利,这种情况下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指如果按照短于一年的计息期计算复利,并将全年利息额除以年除的本金,此时得到的利率是实际利率。
但我对此定义不太理解,再加上各方对名义利率及实际利率做出的解释在与书上的定义比较时就更加糊涂了。(其它解释如:i为实际利率:每年复利一次的利率;r为名义利率:每年复利超过一次的利率;)
实际利率为每年复利一次的利率,书上定义不是指的是名义利率吗,请帮助做出详细的解释,最好举例说明。谢谢!

1、定义

①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②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即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2、反映资金时间价值

①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

②实际利率: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表示字母

①名义利率:以r表示名义利率。

②实际利率:以i表示实际利率。

4、计算公式

①名义利率:r=(1+i)(1+p)-1

②实际利率:i=(1+r)/(1+p)-1

5、两者的关系

①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②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名义利率

百度百科-实际利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单据上标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已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根据确定方式不同,分为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协商办法或银行业协会按照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对其他机构不具约束力,利率标准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根据国家政策意向不同,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09-02-18
OK ,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已知年利率12%,每月复利计息一次.则季实际利率为( )

年利率为12%,那么月利率为1%,名义的季利率为3%,因为是月复利计息,所以季实际利率为(1+1%)的三次方减去一等于3.03%.

这个例子看明白了吗,这个利率的问题和计息方式密切相关的,主要的就是看你用什么计息方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2-11
根据费雪方程式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
第4个回答  2020-12-14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康波小秘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