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张灵甫的评价?

大家谈谈看法么

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作为许多中国当代后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它生平事迹,尤其是张将军在二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之间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是一只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如果这段历史不为后人所知,那么对于壮烈牺牲殉国和流洒过鲜血的抗日英烈们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最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中国的后人们,使他们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糟粕,能够从历史的高度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为,方不失为偏颇。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也可概括张灵甫的传奇性的一生。
另外补充一点:张灵甫将军与黄埔三期方先觉将军(衡阳会战主将)是姻亲,张灵甫将军的儿子娶方先觉的女儿为妻。
6.写给一代名将张灵甫将军
在荒芜的石山上,看着那如血的残阳,石刻的大字告诉人们,这是消灭了国军王牌的地方。可我寻寻觅觅,似乎有什么被遗忘。凄凉的风中,依稀有个声音在呼唤:
——忘了吗,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
——忘了吗,那位精忠报国的骁勇悍将!
不敢忘,我不能忘。穿过历史的迷雾,感觉到了那道坚毅的目光。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八一三,丢弃战袍,手握机枪,跳出战壕,杀的日寇抱头鼠窜,张古山上,身手7处伤痕仁坚守阵地)他把一腔爱国情洒在冲锋的路上;几度奇兵,从容淡定,日寇记住了优雅又强悍的儒将。锦绣河山,荡气回肠,一身伤痕是忠贞的证明,残疾的腿是卫国的勋章。只为这片深爱的热土,怎容他倭寇嚣张!铁血的将领,铁血的军队,祖国宁折不弯的脊梁。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人埋骨疆场,留下了多少中华军魂的绝唱。直到那一天,倭寇举手降,英雄归故乡。
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只希望今后国富民强,可是,走了日寇,自家兄弟却吵得沸沸扬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终于再次剑拔弩张。
热血换来的胜利,谁不愿和平永享;可溶入骨髓的三民主义,他不能背弃这份信仰。于是,抗日的英勇之师,重整钢枪;于是那瘸腿的将军,再披戎装。
只是这一次,没有了驰骋疆场的豪情满怀,没有了阵前杀敌的淋漓酣畅,只有无可奈何一声叹息,只有手足相残的黯然神伤。
最后,到了那片荒山上。回天虽无力,将军不肯降。
舍了生命,殉了信仰,一纸遗书,写尽了铁血柔肠:
——对不住,老父与爱妻;
——放不下,党国和校长……
后来的事,他是否知晓——
党国亡了,江山换了模样;
校长走了,带着那残存的梦想;
父亲已经死去,在文革中被逼身亡;
爱妻一生守寡,为他把孤儿抚养……
今天,人们走在那片石山上,他们只知道,这里埋葬了一位骄傲的王牌师长。残阳下,一行刺眼的大字,映射出无限的凄凉。
生前心已碎,身后任人谤。
可笑我们庆祝抗日的胜利,却贬斥着那位痛击日寇的悍将;
可怜他誓死捍卫过的土地,竟容不下一座祭奠英灵的庙堂。
一副衣冠冢,徒惹人心伤。
来到那荒芜的石山,我想把他的故事,讲给每一个人,可是,泪水淹没了我的声音。狂风中,似乎又听到那个声音在呼喊:
——记住吧,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
——记住吧,那位精忠报国的骁勇悍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0
寄给一代名将张灵甫将军:
在荒芜的石山上,看着那如血的残阳,石刻的大字告诉人们,这是消灭了国军王牌的地方。可我寻寻觅觅,似乎有什么被遗忘。凄凉的风中,依稀有个声音在呼唤:
——忘了吗,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
——忘了吗,那位精忠报国的骁勇悍将!
不,我没有忘,也不敢忘,我忘不了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忘不了那位王牌悍将!记得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风光的一页。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〇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
1937年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在淳化镇附近构建新阵地,狙击日军掩护王耀武51师退入南京,双方展开肉搏战,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不下火线,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305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以团长负伤、连长伤亡五人、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人的代价,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此后张灵甫转战上坊镇和华严寺,将近五天的奔波激战,全团十二名连长五人伤亡,官兵折损已近千人。张灵甫因伤势严重,渡江后不久暂别部队回到西安养伤。
1938年4月,51师在黄陂接受军委会校阅,获得军委会校阅官的优良考评,张灵甫305团的成绩在阅后评定中,名列全师第一。
1938年5月28日张灵甫率305团参加兰封会战之三义寨攻坚战,伤亡百余人。
1938年万家岭大战,已是51师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全军覆没。这也是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被日军机枪的两颗子弹扫中,受了重伤。军医检查后说:“腿要锯掉!”张灵甫对随从副官说:“如果我昏迷了,你要阻止医生锯腿!”说完,他给了副官一把手枪,厉声说:“谁锯我的腿,你就枪毙谁!”结果右腿一直未治愈。由于腿伤迟迟不愈,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
1941年3月15日,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58师师长廖龄奇当时去湖南岳麓山参加军官训练团学习,不在任上)指挥58师参加上高会战,作为上高会战的首功部队74军的核心部队58师与余程万的57师一起与日军血战11日,在其他部队到达后,率58师首先反击,重创日军34师团,33师团,74军伤亡万余人。
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调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第六师团,精锐的第三师团,以及第40师团围攻74军,在永安58师孤军作战,与日军精锐的第三师团主力和第六师团一部混战,第3师团在作战期间损失严重,仅步兵第18联队就死了八个中队长,花谷旅团伤亡人数据日方的报告达八百余人,11军军长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战后认为该师团损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该师团再向株洲追击一事来看,日方战史所报的该师团实际损失人数很可能大为缩水。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为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
1941年10月24日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
1942年6月,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74军伤亡4000余人。
1943年6月6日,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殒命。6月13日,张灵甫率58师主力收复公安。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日军精锐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主力5个联队猛攻慈利,慈利地区正面主阵只有张灵甫58师孤军作战,日军另一精锐师团第三师团全部和13师团剩余部队一起与74军另一师51师,100军激战在慈利附近地区,74军、100军顶住日军两个精锐甲种常设师团5昼夜的进攻,其中13师团慈利战后伤亡近一半,张灵甫转守为攻,向13师团残部发起猛攻,率58师收复黄石,九溪。58师略事整顿,于12月8日复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师团发起进攻,与51师一起夹击漆家河东北之敌,第13师团的最后防线终于被突破,敌师团长赤鹿理也在督战时负了伤。至此,张灵甫作为主力与51师携手歼灭日军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大部~~~~~~~~~
可是,如今的他却被世人耻笑,今天,人们走在那片石山上,他们只知道,这里埋葬了一位骄傲的王牌师长。残阳下,一行刺眼的大字,映射出无限的凄凉。
生前心已碎,身后任人谤。
可笑我们庆祝抗日的胜利,却贬斥着那位痛击日寇的悍将;
可怜他誓死捍卫过的土地,竟容不下一座祭奠英灵的庙堂。
一副衣冠冢,徒惹人心伤。
热血换来的胜利,谁不愿和平永享;可溶入骨髓的三民主义,他不能背弃这份信仰。于是,抗日的英勇之师,重整钢枪;于是那瘸腿的将军,再披戎装。
只是这一次,没有了驰骋疆场的豪情满怀,没有了阵前杀敌的淋漓酣畅,只有无可奈何一声叹息,只有手足相残的黯然神伤。
最后,到了那片荒山上。回天虽无力,将军不肯降。
舍了生命,殉了信仰,一纸遗书,写尽了铁血柔肠:
——对不住,老父与爱妻;
——放不下,党国和校长……
后来的事,他是否知晓——
党国亡了,江山换了模样;
校长走了,带着那残存的梦想;
父亲已经死去,在文 革中被逼身亡;
爱妻一生守寡,为他把孤儿抚养……
记住吧,这位痛击日寇的悍将,记住吧这位骄傲的王牌师长!
可怜他英明一世,可怜他铁血柔肠!!!!!!!!!
来到那荒芜的石山,我想把他的故事,讲给每一个人,可是,泪水淹没了我的声音。狂风中,似乎又听到那个声音在呼喊:
——记住吧,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
——记住吧,那位精忠报国的骁勇悍将!
第2个回答  2009-03-09
建议楼主结合张灵甫将军的简介进行评价。个人总结如下,他是抗日战争的民族英雄,解放战争站在了反对人民反对革命的立场上,所以只能战死沙场。但他作战的勇猛、果断的作风很值得学习,个人能力也很出色,深得蒋介石信任,所以他也是国民党里少有的中将师长,执掌整编74师(全美械部队,国民党5大主力之一)
第3个回答  2009-03-14
民族大义面前
国共同仇敌忾
他舍身忘死

信仰不同的时候
兄弟手足相残
我们不能评定谁对谁错

能为毕生忠于的三民主义奋斗至死
杀身成仁
军人本就应该战死沙场不该投降
可敬可佩

一代儒将
能文能武
爱惜羽毛
清贫也专情

因此总的来说
我视他为真英雄
第4个回答  2009-03-10
我本人对张灵甫将军的抗日功绩非常的敬佩,只是将军的结局叫国人深表痛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