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窗口期的爱滋病者献血会被查出来吗?查出后会给通知吗?从献血那天算起到接到通知需要多长时间?

请详细肯定的回答,非常感谢!

如果没有保护下的性行为,可能会感染性病和爱滋
从性行为那天开始后三个月,是艾滋病检测的窗口期
在窗口期内可能会测不出病毒

窗口期之后的检测结果准确率很高

所以献血会被检测出来,但是不会马上通知献血本人
血样会再次寄送到省级爱滋病预防中心
再次用更高一级的手段来确认结果
因为第一次可能是“假阳性”
如果第二次确认已感染艾滋病
会列入观察名单,

一般献血后10-30天,会给献血者通知书,
感谢献血者,也告知献血者的血是健康的
有爱滋疑问的血样,到最终确认可能也要20天
通知书应该在20-45天内到来
同时预防中心会主动联系献血者
请献血者和中心联系,再次去采血检验
一旦证实,列入名单,开始接受治疗。

当然,中心人员会给惊慌失措的病患
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鼓励患者加入一些相关的团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0
1.会,窗口期一般为6周或者12周,过了这个时间可以查出来。
2,会通知本人。
3,3-5天
第2个回答  2009-03-11
一定会查出来,因为血站试剂很敏感
而且血站会上报当地疾控中心复查,并且通知本人
第3个回答  2009-03-11
献 血 常 识 宣 传 资 料
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身体条件较好,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依法鼓励这部分人率先献血,是保证《献血法》和顺利实施的有力措施。

 献 血 有 益 于 健 康
无偿献血是奉献爱心的高尚行为,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自从血液成为临床医疗的特殊需求以来,科学界一直在研究献血与健康的关系,经过全世界千百万献血者的实践,证实适量的献血无碍健康。国内外有关专家通过细致的科学研究更得出结论:献血有益健康。
人体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外周循环血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人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不同时间有所增减,如运动比睡眠时血量多。人体血量的生理波动范围是10%。血液会不断地新陈代谢和再生,即使不献血,各种血细胞到了一定的时间也是要死亡的。人成年以后,血细胞主要由“造血工厂”—骨髓来制造,平均每天可造出15亿个血细胞。骨髓的造血功能也同其它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保持了较旺盛新陈代谢能力,能持续产生出更具生命力的“年轻”血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人体约有20%血液存在于肝、脾赃及遍布全身的扩张毛细血管和周围区域,一旦身体需要,这些血液“后备军”就会马上补充上去。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与一次经期失血和少量外伤失血相仿,根本伤不了人体的元气。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专家对655名献过血的人和3000名未献过血的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过去3年中献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未献血的1/2。为此,医生建议男子每年最少献一次血,这样既有利于预防患心血管疾病,又有利于他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无偿献血者用鲜血延续、挽救别人的生命,体现了人类珍惜生命、互助友爱的高尚情操。献血可使心灵得到慰籍,使生命更加充实、快乐。健康的情绪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其它组织和器官,使其处于良性的动态平衡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使人体免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 献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 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 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
3. 血压:收缩压90-15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大 于30mmHg。
4. 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无肿大。

 献 血 前、中、 后 应 注 意 什 么 ?
献血前学习有关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空腹,可按照自己原来的习惯进食,但不应吃的太饱、过油腻,这样会不可避免地把大量脂肪吸收入血造成脂肪血,给病人输这样的血,易引起输血反应;不宜大量饮酒和吸烟,更不宜服药,因为药物被吸收入血,会增加受血者的过敏机会,也可能与受血者的用药相矛盾,产生不良作用。献血前最好饮用一些糖水,这会增强人体的耐受力和调节功能,但也不宜过量饮用;为保证血液质量和针眼处不被感染,把两臂洗干净。
献血中身体放松,心情舒畅,保证采血过程顺利进行。
献血完毕站立时不要过猛,要按好针眼,适当休息后离开采血室。献血当日和次日不要做重体力或剧烈运动,但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针眼处要保持清洁。
就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来说,献血后完全没必要“大补特补”、甚至“暴饮暴食”。献血后的营养应该是适当的、有选择性的,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这些养料在普通新鲜食物里都有,如鸡蛋、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蔬菜、水果等。否则,反而造成能量与营养过剩,产生其它副作用,影响身体健康。

 献血要经过哪些步骤?
1) 符合献血标准:献血体检符合《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后,参加献血。
2) 验证登记: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凭本人身份证到献血登记处领取《献血登记表》。
3) 等候献血:由于献血者集中到达,而献血要逐个进行,耐心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可事先准备书报杂志阅读。
4) 消毒手臂:手臂不清洁容易造成本人手臂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污染,消毒后请勿接触消毒部位。
5) 采血前核对:请回答采血人员核对时提出的问题,如“您叫什么名字?”,“您是什么血型?”等。
6) 采血:请躺在采血椅上,保持倾斜姿态,穿刺前请握紧拳头;一旦采血针刺入静脉,拳头作握紧、放松动作直至采血完毕。
7) 止血:采血完毕请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止血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 为什么少数人会发生献血反应?
首次参加献血的人中有极少数人会发生晕眩反应。其表现为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等,即而出汗,出汗后面色逐渐红润,症状很快消失。上述晕眩反应适当护理,无一例发生意外。
造成这种反应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对献血缺乏生理知识,精神紧张;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别人晕眩,自己也觉得晕了;有的睡眠不够充足;有的未进早餐;有的献血前疲劳过度等等。

复旦大学献血办公室

参考资料: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