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寿字写法

如题所述

“寿”字的甲骨文(是“卐”的一半,是“卐”的简写形式,表示无限延伸)+(夕,即“肉”,借代身体)+(夕,即“肉”,借代身体),表示肉身长久延续。

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老者发髻”(即老字),表示年老但生命长久持续。有的金文加“口”(道贺),表示向长命老人道贺。有的金文加“又”(操持),表示手奉礼物,为长命老人庆贺。有的金文加“口”、加“又”。

扩展资料

组词

1、寿宴(shòu yàn)

【意思】:指宴席,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为老人祝寿的传统,风俗因地而异,但都会大宴宾客,成为寿宴。

【例句】:我昨天参加了爷爷的寿宴。

2、寿命(shòu mìng) 

【意思】:人的生存的年限。也比喻一切事物存在或使用的期限:女人的平均~比男人长。延长机器~。

【例句】:我们人类的寿命也是有限的。

3、高寿( gāo shòu)

【意思】:长寿,是敬辞,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例句】:老大爷高寿啦?

4、寿礼 (shòu lǐ)

【意思】:指祝寿的礼节;祝寿的礼品。

【例句】:爸爸妈妈在准备姥姥的寿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1

一、古代寿字的写法

“寿”字的甲骨文(是“卐”的一半,是“卐”的简写形式,表示无限延伸)+(夕,即“肉”,借代身体)+(夕,即“肉”,借代身体),表示肉身长久延续。

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老者发髻”(即老字),表示年老但生命长久持续。有的金文加“口”(道贺),表示向长命老人道贺。有的金文加“又”(操持),表示手奉礼物,为长命老人庆贺。有的金文加“口”、加“又”。

二、“寿”的造字本义

造字本义:shou,从后从灸从之。引伸为长久。形容词,命长,活到很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长命为“寿”;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寿文化

寿文化常见于书画中。画中男寿星的形象是白须老翁,头大额突,一手扶鹿杖,挂一宝葫芦,另一手托仙桃,身旁鹿鹤相伴,以喻长寿;女寿星则以“麻姑献寿图”中的麻姑为代表。

据说,寿文化中的麻姑以灵芝酿成寿酒,敬献王母,王母封她为寿仙。除此外,“上酒献寿”的佳作流传不少,如汉代的画像砖“酒宴”,彩画“夫妻宴饮图”以及魏末画像砖“竹林七贤图”等。

现代作品中,以寿为题材的书画,随处可见,“松柏长青”、“龟鹤延年”、“福寿满堂”都象征长寿吉祥。除书画外,大自然的日、月、山、川也被人们用来象征寿文化中的长寿,如“天长地久”、“江山不老”、“与日月同寿”和人们最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

中国寿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尊老、敬老。常体现在为寿星做寿上。于是,做寿也成了寿文化的亮丽风景。

过去寿文化中皇帝的生日称“圣寿节”,以唐朝为例,唐玄宗的寿辰叫“千秋节”,唐武宗的寿辰叫“庆阳节”,唐宣宗的寿辰叫“寿昌节”,到了明清,凡皇帝寿辰统称“万寿节”,皇后则称“千秋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寿字在篆刻中的基本写法是:

  《说文解字》:久也。从老省,声。由于“寿”是传统的吉祥词,篆刻(印章)使用频率极高,出现了很多的写法,光是《六书通》就收录了一百几十种写法,还不包括民间图案化的寿字。

  图案化的如:

    也经常见于印章。

第3个回答  2015-04-06

你好,古代寿字写法是

第4个回答  2014-01-30

如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