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五位一体”在工作中如何体现?

如题所述

2015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管)建设指明方向。作为时隔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配套文件的中发(2015)37号文,对数字城管的“五位一体”智慧化升级、实现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市的飞跃提出明确要求:要整合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要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核心要素与互动关系:基于创新2.0视角的分析》就如何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化升级进行了解读,特别是对其核心要素及其在创新2.0视野下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解读。
“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确切的说,是基于“五位一体”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城管,由三大技术支撑平台和三大智慧城管业务新模式组成。三大技术支撑平台分别为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的基础支撑平台和智能融合的综合应用平台,三大智慧城管业务新模式分别为“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要实现“五位一体”的智慧化升级,实现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市的飞跃,必须基于三大平台,结合三大智慧城管业务新模式打造,形成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大功能的“五位一体”城管物联网平台。《“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核心要素与互动关系:基于创新2.0视角的分析》指出,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实现了“感知”,即通过各类智能感知设备、舆情分析、部门联动、专业执法巡查等及时了解城市管理问题、舆论社情和百姓需求;云到端的基础支撑平台支撑贯穿市区街直至每一位城管队员的大数据“分析”,对各类感知数据和业务信息进行实时智能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研判和一线执法支撑;综合应用平台的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了“服务”,通过搭建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的力量,为市民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同时通过平台的搭建推动社区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多方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强调基于开放知识管理的城市管理智慧化[17];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指挥”,通过强化执法部门协同联动和执法力量勤务调度指挥体系建设,实现智能指挥、敏捷调度、处置有力,强化对违法行为及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监察系统实现了“监察”,即通过与社会管理服务网格对接,基于执法巡查强化问题反馈与监察,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城市管理中产生的各类痼疾顽症,形成城市综合管理的合力。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统建模与实现路径》一文围绕“五位一体”数字城管智慧化提升中的系统建模,明确了数字城管实现“五位一体”智慧化提升的实现路径。《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进一步以网格化城市管理与运行服务平台构建为例,结合如何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五位一体”的信息模型及数字化流程再造、智能化升级和智慧化提升等问题,总结了数字城管“五位一体”智慧化提升的关键技术及探索实践。
基于“五位一体”物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城管的智慧化升级,实现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飞跃,不仅仅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与知识社会创新2.0相适应的智慧城管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智慧城管=数字城管+新一代ICT+创新2.0。智慧城管不仅仅是给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城市运行大数据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将在城市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再造创新2.0时代的城市治理并重新定义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创新2.0注重城市中市民的参与,挖掘城市运行中市民真正的需求,通过城域开放众创空间的营造激发政府、市场和个体的协同创新的力量,通过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实现真正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的改变,从而改写城市地理、再造城市服务与公共治理。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五位一体”智慧化升级,必须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个大势,推动网格化数字城管的新跨越,再造创新2.0时代的城市管理。
参考文献:
王连峰,宋刚,张楠. “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核心要素与互动关系:基于创新2.0视角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24(3):67-73.
邬伦,宋刚,王连峰,李立明,张楠,安小米.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系统建模与实现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6):108-115.
邬伦,宋刚,吴强华,朱慧,童云海,安小米.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6):99-10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0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

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

  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

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

  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

  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

  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

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

  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

  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

  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

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

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

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

  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2
“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工程落地,还是运营维护,都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与配合。
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健康的合作生态,以多方共建,支撑多元共治。
腾讯希望成为健康生态的共建者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