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飞将军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

如题所述

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时做到代国的国相。公元前124年被任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规定,被封为乐安侯。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声名比李广差得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没超过九卿,可是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位达到三公。李广属下的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是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其实这个问题,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开头就是已经在汉文帝和李广的对话之中说明了,李广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赶上好的时代,如果他能够跟随刘邦,那么他早已经被封侯了,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生不逢时。

从春秋时代开始到汉统一天下,百姓一直生活在战乱之中,虽然秦始皇短短的统一过天下,但是统一之后大量使用民力,也没有让百姓过上舒服的日子,所以汉统一天下之后,总重要的政策就是与民休息。匈奴虽然经常南下劫掠,但是汉并没有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只要维持和平现状就可以。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和平是军人的坟墓。和平年代,再厉害的将领都没有用武之地。李广虽然在当太守的时候力主抗击匈奴,但是小规模的战斗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挑起更大的争端。所以李广在和平的时候挑战匈奴,不是在建功,而是在闯祸。

李广曾经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他接受了梁王印,所以功过相抵,实际上一个国家出现分裂而造成内乱,对国家而言是一场灾难,而且造反的还是同姓王,就算血缘较远,毕竟属于亲戚,如果凭借内乱封侯,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等到汉武帝时期,李广已经老了。他虽然不服老,但是毕竟体力和思维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多次迷路,最后为了保留自己的面子,自杀谢罪。

读完李将军列传,内心很是难过,一代名将如此下场,令人不胜唏嘘。

有人说李广过于鲁莽,但是樊哙更加鲁莽,樊哙都能够封侯,李广生在刘邦的时代也一定能够封侯。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怀才不遇的人,而且李广虽然没有封侯,但是他一辈子高俸禄几十年,说明皇帝还是非常器重他,他的怀才不遇也不过是相对于卫青和霍去病。

有许多人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只能够舞文弄墨书法心中不快,比如陆游,比如辛弃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