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新娘和新郎的称呼以及婚庆习俗?

如题所述

新郎新娘由来其实也有两个传说的

婚庆的习俗在 旧时,当地娶媳妇的“红事”,西北源上历时三天,第一天娶人,第二天待客,第三天送客;东南源上历时两天,第一天娶人、待客;第二天送客。讲究繁多,步步有礼,两三天下来,新郎新娘人困马乏,但要硬撑到底,否则,会落人讥笑。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逐渐改为一天了。在这一天内,主要的礼仪必须进行完毕。

从迎娶工具看,近代已经历了许多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迎娶用花轿,也有用大车、轿车的;60年代多骑马、驴(公),迎娶忌用骡子,因骡子不“坐胎”,俗以为娶来的媳妇不生娃;70年代坐自行车;80年代末就开始乘坐汽车或其他机动车了。

1.发轿:到了完婚吉期这一天,打发花轿去迎亲,就开始“过事了”。清晨及早招呼亲友和办事人吃过早饭,便准备出发迎娶。

室内外卫生打扫干净;大门小门都贴上红纸对联;该贴“喜喜”字的地方贴上“喜喜”李;窗上糊上新白纸,贴上窗花;唢呐开始响动,农家小院顿时显出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气氛。

新郎要去祖茔或父母(已故的)坟上烧纸、祭奠并“告慰”他们,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娶妻成家了。接着剃头更衣,身着长袍短褂,新鞋新袜,借顶“礼帽”或买顶新“衬帽子”,插上金箔花,从头到脚里外全新,然后端上喝酒盘子,伴着唢呐,给老、小外家敬酒、磕头恭请其为新郎“披红”,两个肩头各搭一条,胸前背后呈“X ”状,“披红”算是老、小外家的殊荣和权利,他人不能代之。

“娶女”时要提一个“迎衣”包袱,里面除了包有“盖头”等衣物外,还要包上少量的麸子、食盐、大葱等象征物。因为麸与“福”谐音,包麸子象征着“五福临门”;盐与“缘”谐音,包盐象征着“天赐良缘”;葱与“聪”谐音,包葱象征着新娘“聪明贤惠”等。

更重要的是“迎衣”包袱里一定要包上《娶状》(有的缝在被子里)。《娶状》用一块红纸书写,内容一般是:

一推嫁娶甚吉祥,并合周堂永不将。

妊娠之妇不相忌,娶送人等永无妨。

马前三煞宜相避,上下轿门向吉方。

路逢井石宜红盖,若遇鸿禧礼相让。

铜钱草豆迎门撒,新人进房大吉昌。

天地氤氲   咸恒庆会   金玉满堂   长命富贵

XX年X月X日

《娶状》的用意是喝令凶煞远避,消除各种妨忌,维护花轿顺利通行。在当地人看来提“迎衣”包袱不是小事,一定要由懂礼数的细心人经管,样样都得包上,不然,去时女方一看缺了东西,不但丢人而且会受到刁难。

花轿门两旁贴上“花枝招展一路香,轿慢轻撩喜满门”或“笙管引来闺中秀,彩轿接过名门娇”等语的红纸对联。轿里放个斗装点麦,以备新娘坐,俗叫“坐斗麦”,表示新娘娶来后丰衣足食;还要放一只大花公鸡,俗叫“押轿鸡”,表示新郎亲迎。花轿临发前,新郎坐上轿,抬上走一段下来,也是表示新郎亲迎的意思。接着唢呐开道,花轿在前,车马相随,排成一串,浩浩荡荡,去娶亲了。

迎娶的当天下午,老公公要为洞房烧炕,同时在炕里烧一块木墩墩,以应“今年烧墩墩,明年抱孙孙”之兆。婆婆或嫂子要亲手将核桃、枣儿、花生等干果压在新郎新娘炕上芦席下四角里,根据谐音,寓意“早生贵子,白头到老”。

花轿在迎娶返回的路上,若与别家花轿相遇,以互换小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放炮前行,以求避凶。若两亲家相距太近,还要绕道多走,以招摇过市,显示体面和排场。一村同时两家和几家娶亲,花轿竞相早回,意思是谁的媳妇进村早,谁就早生贵子,幸福和睦。

2.迎花:就是迎亲花轿返回后迎接的礼仪。过去,花轿返回大都掌握在太阳压山、时近黄昏之际。古时,把“婚”作“昏”。《白虎通》上说:“婚者,昏时成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故曰姻。”为什么先民要在黄昏举行婚礼?民俗家对此说法不一。

一说是和奴隶制时代出现的抢婚现象有关,既然是抢,就得掩人耳目,趁黑遮丑,暗成其婚,这样就相延成习。又一说是取男(阳)迎女(阴)之意。《仪礼·士昏礼》中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可见古时婚娶成礼在昏时,就意味着阳往阴来的意思,若不在此时迎娶,则婚不以时,不吉。

花轿离家门不远,便有“前行”回来报信说,轿将回来了,赶快准备迎花。顿时唢呐声声,鞭炮齐鸣,观者如堵,花轿按“婚书单”上规定的方向落定(下轿方向有的按轿到时辰而定,成规为:寅卯辰宜向西,巳午未宜向北,申酉戍宜向东,亥子丑宜向南),傧相带领新郎绕桥顺转三匝逆转三匝,向轿门作揖后,由“押轿”人从新娘手中接过一朵小红花,转交给新郎,新郎拿回去压在洞房炕上芦席下。

新娘由伴娘(俗称“搀媳妇的”)扶下轿,足不染尘,踏在铺在地上的毡上,两块毡转换前行,就是所谓“新人离娘不沾土,来到婆家毡上走”的旧习,新郎新娘并行,至拜天地的花堂前。执客招呼送女的“大客”到邻居饮茶稍息,待后上席款待。  


3.拜天地:拜天地时,花堂的设置也有许多讲究,一般在庄子正中墙壁上挂幅帐慢贴上“喜喜”字;桌上摆列香表供品,红烛高照;有的还供奉“天地三界红鸾天禧周公、桃花之神位”的牌位;还要放上斗、秤、尺、擀杖、算盘、镜子。为什么要放这些东西?

显然和神话传说及象征吉祥有关。据传,周公(非西周时的周公旦)与桃花原是天宫玉帝身边的两位仙童,因男童儿屡犯戒律,被贬下凡转生为周公。他在凡间每每参透天机,触犯天条。玉帝曾多次派兵遣将,欲将其收服治罪,都被他预知先逃。后来便密派女童儿下界,转生为桃花,与他配为夫妻伺机降服。不料又被他识破,他与桃花恩爱相处,二人反成为美满夫妻。

流传下来被民间尊为“天赐良缘”之神。人们常把情场得意称之为“走了桃花运”,也源于此。至于桌上放斗、秤之类,传说很多,如象征“公平合理”、“秤平斗满”、“三媒六证”、“夫妻同心”、“肝胆相照”等等。过去拜天地时傧相还有许多说唱词,如“进堂词”、“拜堂词”、“完婚告文”,文词各异,繁简自便,这里各举其一:

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

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和鸣百世昌。

拜堂词:

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桃园仙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

一拜天地日月星,二拜东方甲乙木,

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

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

七拜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兄弟,

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

完婚告文:

维。

XX年XX月XX日,承命嗣XX谨以牲酒之仪,敬告于本宗X氏历代考妣之神前日:

天地交泰,保合太元,人间二美,星会桥边。XX,XX夫妇团圆,合卺大吉,齐拜祖先,华堂吉庆,美语喧然,天配良缘,互敬互爱,合好百年。吾祖在上,谅亦欢焉。伏希吾祖,祜启后贤,百世其昌,瓜瓞绵绵。敬告。

后来这些说唱词、告文之类,均已废止。拜天地时,只由傧相唱道: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新郎新娘按此跪拜行礼即可。当地习俗以为拜了天地就成为正式夫妻了。

4.入洞房:洞房者,深邃的内室也。语出陆机《君子有所思行》:“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以后称新婚夫妇的卧室为洞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