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各方面军实力

如题所述

1.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兵力86,000余人,1936年10月红军3大主力会师时剩30,000余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6月19日,由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在长汀南寨广场正式整编而成。

2.红二方面军:

1934年8月第6军团西征时9,700余人,1936年10月红军3大主力会师时13,300余人,由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它们分别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西、湘赣、湘鄂赣和中央革命根据地

3.红四方面军:

1935年5月嘉陵江战役后80,000余人,1936年10月红军3大主力会师时33,000余人。红军时期歼敌88万,为第一,共计走出700多位开国将领。


扩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工农红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红军时期各方面军实力

1.红一方面军

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余人。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2.红二方面军

工农红军骑兵队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余人。

3.红三方面军

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组成红十六军,也编入第三军团。

4.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包括第四、二十五军,后四军转移开辟川陕苏区,二十五军留在鄂豫皖,后来长征至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组编为红十五军团。

总兵力共3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红四方面军的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不久,又建立红九军。红四方面军共有六个师。

拓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工农红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红军时期各方面军实力

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七、八、九军团(长征前)。

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原九军团)。(二、四方面军会师时)

红四方面军:第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前)

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包括第四、二十五军,后四军转移开辟川陕苏区,二十五军留在鄂豫皖,后来长征至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组编为红十五军团。

拓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参考资料:中国工农红军-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1-06
红军时期各方面军的主要力量和实力如下:

红一方面军
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余人。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工农红军骑兵队
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红四方面军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1931年11月7日于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红四军(军领导由方面军总部兼任)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3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红四方面军的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不久,又建立红九军。红四方面军共有六个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11-0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First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Red Army),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简称红二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36年7月,由红军第2、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组成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组成红十六军,也编入第三军团。7月,由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的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鄂豫皖的红军当时则未编成第四军团。

第一和第三两个军团组成后,按原定计划,本应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然后分别编为第一和第三方面军。但是,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一方面军建制。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彭德怀还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通过三军团前委的这一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这样,第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在1931年10月底,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湖北省黄安县(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建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方面军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第四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第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