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的现状以及市场需求如何

如题所述

我国军用的无人机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64年Ⅰ型无人机靶机就已经诞生,Ⅱ型无人机靶机也在70年代研制完成。随后,又研制出了S-100型靶机,使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达到100米/秒,这也为我军训练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相对于发展起步较早的军用无人机,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在早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有归口管理单位,没有长远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但近些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牵引推动,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频发,急需有一种灾情监视评估和搜救手段,从而引起有关方面对民用无人机的关注,且迅速升温,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截至2020年末,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不足10%增长到37.2%左右。

军用无人机市场依旧活跃

我国军用无人机起步于1964年,1980年代开始批量使用无人机,最初主要作为防空系统的靶机和干扰诱饵等。到2000年后,我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积极合作,开发出了多型的无人机设备,除了2002年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WZ-2000型无人侦察机引起世界轰动外,近几年也开发出了中国版的“捕食者”——“彩虹-4号”、 “彩虹-5号”无人机和“翼龙型”无人机,还有酷似全球鹰的“翔龙型”无,而“利剑”隐身无人攻击机在2019年国庆阅兵时正式亮相,并更名为“攻击11”。

我国研制无人机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国内无人机的研究发展在总体设计、飞行控制、组合导航、中继数据链路系统、传感器技术、图像传输、信息对抗与反对抗、发射回收、生产制造和部队使用等诸多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但在军用无人机领域,我军无人机装备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国内己有的无人机任务系统载重都不大,尚难满足电子对抗、预警、侦察等大型任务系统的要求,平台技术难以满足无人作战飞机的高隐身、高机动能力的要求,在气动力、发动机、轻质结构和高精度导航等方面基础技术薄弱。

2020年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50亿元

从总体上看,在早期阶段,国内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开发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归口管理单位,没有长远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但近些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牵引推动,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频发,急需有一种灾情监视评估和搜救手段,从而引起有关方面对民用无人机的关注,且迅速升温,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无人机实名登记数量已增至52.36万架,较2010年涨幅超过500%。

中国民用无人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开始在国内兴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前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已涉及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水情监测、救灾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无人机仅民用市场大概有几亿元的量级。面对这一正在兴起的市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也纷纷进驻民用无人机领域。

民用无人机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为210亿元。根据Drone Industry Insights披露的民用无人机增长率预测,2020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50亿元。

综合来看,我国无人机市场今年来处于相对活跃状态,投资与研发并举,军用与民用共同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6

  我是一个理财师对于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调研,前不久我刚刚看过我国的无人机行业,就你的问题,我做两个分段的回答,无人机的现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我来给您说一下,希望您可以参考:

  第一、无人机的目前市场认可度,正在慢慢的加热,很多的行业对于无人机还在观望,或者说还在了解,并没有完全的认可无人机。

  第二、无人机的产业链并没有完全的形成,无论是保修方面,还是质量认证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漏洞,所以需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支持。

  第三、无人机在真正使用的时候,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飞行的许可和安全性,因为我在调研的时候很多人反应,无人机飞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反对声,这点也是目前无人机的一个大问题。

  第四、无人机目前可能也会面临着自身的政策定位问题,因为现在政策限制和备案后的试玩难度很大,这叫人很难真正的接受无人机。

  上面的几点说的是无人机的一些现状,当然困难是很多的,毕竟一个新产品初期阶段,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现在的市场需求怎么样呢?我来给您说一下:

  第一、现在无人机对于野外工作帮助很大,所以这方面的需求也在逐年的增加,根据统计来说,未来三年野外工作的部门,对于无人机需求,每年会增加百分之十五左右。

  第二、农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农业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现在农业方面对于无人机的需求,也开始逐渐的增加,这对于无人机来说是一个好事情。

  第三、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减慢,但是工业的调整在加快,对于无人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2016年的前半年,增加的幅度达到百分之十二,这对无人机来说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据。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人机作为一种新产品,难免会暂时有一些困难,这是由于新产品需要一个市场的适应期,这个现状我们必须直视;但是无人机的前景十分广阔,根据我国目前的数据统计预计,从2014-2018年国内民用无人机行业产品销售规模将从15亿元快速提升至111亿元,年增长率均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我们应该对无人机行业充满信心。

第2个回答  2016-07-02
随着我国对无人机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对国外相关技术的引入,整体来看,国内无人机发展比较快,民企逐渐增多,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国内无人机的研究发展在总体设计、飞行控制、组合导航、中继数据链路系统、传感器技术、图像传输、信息对抗与反对抗、发射回收、生产制造和部队使用等诸多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来,一批新型无人机装备相继研制成功并交付部队, 无人机装备体系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我国研制无人机已有40 多年的历史,先后研制多种无人机。在无人机平台研发方面,军工企业、院校和民营企业都纷纷加人了无人机平台的研发行列。尽管我国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我国无人机装备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发展趋势分析
1.重视体系发展,融人整体作战效能的实现
无人机发展初期, 无人机系统研制主要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先主要研制平台, 平台定型后再考虑载荷;另一种是首先研制载荷,而后再考虑搭载什么平台。随着无人机技术与产品的发展,用户更为重视无人机实现的使用效能,无人机研发将重点关注系统效能的实现,将平台、载荷、测控、传输等设备视为一个大系统开展论证、研制工作,而不再片面追求平台或载荷的能力。

2.平台与载荷的深度融合
随着无人机技术与载荷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尺寸、重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无人机与功能载荷的集成度逐步提高,逐渐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传感器共通、信息共享、硬件共用、结构共形、功能互为备份等新特点。

3.多样化、系列化发展
随着无人机系统在军、民两个领域的应用,无人机的优势愈为凸显, 无人机产品的发展更为多样,且逞系列化发展的趋势。为获得更长的航时、更高的可靠性和携载能力, 战略无人机将向更大的外形尺寸发展, 将可替代当前的有人高空机载预警监视和通信平台。而战术无人机将会向更小的外形尺寸发展,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同时, 无人机向作战平台发展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未来新型无人攻击机或多用途无人机将更加广泛地应用自主目标截获与识别、精确制导、信息传感和高速数据链等先进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从而提高无人机的作战能力。此外,多种无人机都开展了系列化发展, 满足用户在不同航程、不同空域、不同载荷能力间的个性化需求。

4.向集成化、多任务平台发展
搭载不同的载荷,无人机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利用成熟的无人机平台,无人机研制更为注重对多种载荷、多种任务的适应性, 力求实现一机多用。

5.对多机协同的适应性将成为无人机系统发展需首要考虑的问题 将来,无人机的使用将更多体现出多机协同、有人无人协同、网络化作战的特点。因此,无人机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对网络化协同的适应性问题。
第3个回答  2015-02-28
刚刚兴起,发展前景巨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