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病句的方法。

如题所述

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5

2道题目教你判别小学中学的所有病句类型!简单直接,为孩子收藏

第2个回答  2019-03-13
当你读上去感觉不顺的句子,那就一定会是病句啦。
第3个回答  2019-03-13
好好上学,天天向上
第4个回答  2019-03-13
判断病句的方法有些什么啊
查看全部4个回答
我来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4个回答

倾听鸟语
LV.5 推荐于 2018-01-19

1、成分残缺——看句子是否却主语、谓语、宾语或者状语、介词、关联词一类。
如:我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缺,删‘为’)
2、成分赘余——句子中出现词义重复、虚词多余等内容。
如: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诸’含有‘之于’的意思,与后面的‘于’重复。)
3、句式杂糅——两种不同的结构混杂在一起,造成语义不清。
如:教师心态浮躁的背后,是整体学术氛围不纯的表现。(‘……的背后’与‘是……的表现’杂糅。)
4、搭配不当——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主宾之间、修饰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这个挺常见的。
5、歧义——一个句子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也挺常见的。
6、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自相矛盾、主客倒置、否定失当、并列不当五种。
如:有没有丰富的知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关键。(两面对一面,‘有没有’跟‘能够成功’,删‘有没有’或改‘能否成功’。)
总的来说就是,简化长句,分析句子结构。
或者——多刷题,刷多了套路就有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