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会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只因生孩子的是女性。单单用采集和狩猎来区分男女经济基础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男女在各种各样的劳作收获上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形不成过大的经济基础差距(尤其是女性胜过男性,更不可能形成)。

不管是形成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最根本的原因都在于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通俗的讲就是,生孩子的是女性。

理由:回归到最初的原点,假设男女还没有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当时的文化水平,由于生理的原因,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孩子的母亲是明确的,所以如果形成父系社会,氏族关系会不明确,父亲在分配财产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社会资源难以形成正常的传承,无法积累下来,就形不成强大的部族 。而母系氏族的关系却很明确,母亲只需要把社会财产分配给自己亲生的女儿,关系非常明确,社会资源代代相传,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氏族。

那么为什么母系氏族后来又被父系氏族所取代了呢?根本原因还是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

理由:女性生孩子,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条件下才能使母系氏族显出优势。可一旦文化发展到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的水平时,母系氏族便显出自己特别大的劣势。此时,如果形成父系社会,氏族关系已经基本明确,可以像母系社会那样代代传递自己氏族的社会财产。而一个氏族要想兴旺,首先要保证人丁兴旺;相反,氏族最无法挽救的局面是绝嗣。那么在母系社会,氏族领袖无论与多少男性通婚,生育能力还是跟与一个男性通婚一样,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平均年龄决定了一个女性一辈子也生不了很多孩子,而且其中还会有不少是男孩,便很容易出现绝嗣的情况。但在父系社会,氏族领袖与多少女性通婚,生育能力就是母系社会的多少倍。所以父系社会逐渐克服了男性社会地位低于女性的阻力,逐渐取代了母系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0

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不一定是进化到了“人”的阶段才有的社会组织形态。具体是怎么决定的可能跟具体环境有很大关系。

举例来说,在灵长类动物中,与人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有两种:黑猩猩(生活于刚果河以北)和倭黑猩猩(生活于刚果河以南)。它们的基因非常接近,与人类基因的关系远近也差不多。但是他们最主要的差别,是社会组织形态。黑猩猩是“父系社会”,群体中有雄性首领,通过斗争产生。黑猩猩好斗,不同群体之间也经常相互打斗。还曾经有人拍到过黑猩猩群之间的“战争”行为,几只黑猩猩合力将一只其他群体的黑猩猩围殴致死。而倭黑猩猩则是“母系社会”,带领群体的是温和的年长母黑猩猩,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而最有特色的,是倭黑猩猩将性行为作为一种“社交手段”,母的倭黑猩猩经常通过与不同的雄性发生性行为而“进行交流”(比如化解矛盾,得到食物等)。

而具体去考究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这种差别,有一种理论认为,是刚果河的形成造成了它们生存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进而导致不同行为的产生的。具体来说,在刚果河形成之前,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没有差别。它们的原始群体与大猩猩生活在一起,有生存竞争。后来刚果河形成,将原始的猩猩种群分为了河南和河北两群,而气候变化又导致了刚果河以南的大猩猩灭绝了(今天大猩猩只存在于刚果河以北)。这样,生活于河北的种群需要与大猩猩竞争,因而自然选择的群体是好斗的,富于攻击性的;而河南的种群不需要与大猩猩竞争,食物也相对充足,因而就形成了较为和平的生活方式。

再来看人类社会,以中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现有考古证据显示,在公元前3500左右以前,中原地区基本是处于平等的社会阶段(典型的可以看半坡类型诸遗址,比如姜寨、半坡),其中也有一些可能表明母系社会的迹象,聚落群体组织以胞族、氏族为核心。前3500年处于仰韶文化时代,中原地区比这更早的是裴李岗和老官台文化,也都有这种特征。这些特征“最初”是怎么形成的,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它怎么也要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去了,现有这方面的考古资料还很缺乏。而前3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中原地区人口密度不大,聚落之间的竞争不激烈。这时,如何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才是主要矛盾。

而到了前3500年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的后期,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然后在之后的广义龙山时代(约前3000年到越前2000年)得以确立。而与之伴生的,是聚落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分层(阶级的出现,随葬品多寡不均,居住遗址大小有别),聚落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剧(城墙的出现,战争行为的频繁)等等。

所以说,总结起来,人类社会(也可能可以上溯到类人猿的时代)的组织形态是根据具体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要看具体环境而定。

第2个回答  2018-01-10

母系社会又称女系社会、母系氏族制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

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

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