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学家研究什么

想知道一下
现在科学家研究什么
例如在物理学中:
现在有研究为什么热水比冷水结冰快等
帮我分类列出来
(一)一定要有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有其它的会更加好
(二)不用很详细的,例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结冰快”,这样就行了。
(三)回答得越详细、越精彩(即问题越多越好),可加分。

智能机器人、太空生态城、生态还原、生态生化等概念这是比较前沿的内容

接着_
物理学

物理学已经进行了三次大突破,如果要进一步问物理学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怎样的,非常自然的一个想法就是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是不是能有彻底的解决。也就是物理学的第四次大突破就是关于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的突破。这个问题需要分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任何物理的突破都是关于物理的实体问题的突破,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物质运动形态的突破。比如牛顿力学是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规律有所了解,到了麦克斯韦方程,狭义相对论的出现,是人们对光的本性的研究,对电磁场的性质的研究,对接近关苏的宏观物体的力学规律的研究,我们叫做宏观高速运动规律。到了量子力学,人们发现电子、质子、中子,以及有特殊运动规律的原子结构,也就是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有特殊的规律,这导致量子力学出现。所以,规律的突破,总是伴随着物质的新的实体形式的突破。现在要问,微观高速运动要跟什么样形态的物质实体相联系。有趣的是,这几年在这个领域有许多进展,人们在进一步研究粒子的同时,发现质子,中子等强子,有更深层次的结构,就是夸克,这是构成所有强相互作用的最深层次的物质。现在人们对基本粒子的观念已经改变,认为夸克,加上轻子,一共六种粒子组成基本粒子。所以我们研究的微观高速运动粒子的规律就是在夸克和轻子层次的表现形态和它们的运动规律。在20世纪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人们对强相互作用规律就总结出了量子色动力学,关于轻子和强子的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已得到初步统一,我们叫做弱电统一理论。所以20世纪的物理学在微观高速运动上突破在于两个重要理论,一个是量子色动力学,是回答粒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另外一个是关于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弱电统一理论。但是,虽然在微观高速运动中得到许多成就,还不能够认为这是最终的成就,因为微观高速运动还涉及到很多人们未知的粒子的性质和运动,有可能还存在有某些尚未发现的粒子,这就是21世纪的物理要面临的问题。

化学方面

谈谈化学工程这门学科的产生。十九世纪发展了很多化学工业,如硫酸和硝酸的制备,氨的合成等。它们都有各自的发展进程,学习起来费时,效率也不高。但这些工业都有许多共同性的东西,于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美两国开始发展化学工程学,主要针对所有化学工业,将共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学科。首先研究的是这些工业里的物理过程。所谓的物理过程,就是没有化学反应的发生,研究起来相对较容易一些。后来,到了一九五五年左右,开始逐步涉入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形成更完整的化学工程学。刚开始时化学工程学只局限于化学工业,事实上现在化学工程学是作为很多过程工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所谓的过程工业是除了传统的化工以外,在我国还包括冶金、轻工、石化等、制药等基础工业,这个整体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化学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化学工程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很多基本的东西都要靠化学工业。六七十年代时,我们国家经常讨论我国的耕地是有限的,要解决吃饭问题,好像就很难解决穿衣问题等等。事实上这个问题是靠化学工业来解决的。比如,生产有很多肥料,像氮肥、钾肥、磷肥,还有很多杀虫剂、除草剂等等解决了吃饭问题。生产合成纤维解决了穿衣问题。因为合成纤维是从石化产品和化工产品里制造出来的。大家喜欢穿既不太贵,又耐穿的用合成纤维制造的衣服。因而我国以很少的耕地解决了十二亿多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感谢化学工业,如果不解决吃饭、穿衣问题,那么其它的一切都是空的。但是,化学工业在全世界的发展中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少人认为化学工程是针对基础工业,而涉及高新技术很少。因此在很多国家,化工得到的支持在减少,我国也不例外。事实上化学工业是一国之基础,何况高新技术领域也需要用化工的方法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现在发展较快的生物技术、还比如半导体芯片,据统计,美国大学化工系毕业的学生有百分之三十进入半导体芯片行业中。在英特尔公司里面,有很多学化工的。总的来说化工是老的学科,事实上老的工业要靠化工,高新技术里也有很多技术,比如炮弹、高能燃料等也是化工的范围。

图1 陈家镛院士: 化学工程学家。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伊利诺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杜邦公司的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2 以硫酸为原料生产硫酸的二次转化工艺

图3 双加压发硝酸生产工艺

另外,交叉是出于一种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增长,而形成一些交叉科学,例如生物技术原本是学生物的人研究的,事实上研究生物的人在试管里的实验,做得很好,真正扩大到工业规模很多需要化工的知识。

记者:现在化工发展是多元化的,一些基础学科,比如生物、化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了很多共性的、多学科联合攻破的一些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化学工程的本身不断深入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的本身具有的研究领域。那么,在二十一世纪,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本身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陈家镛院士:上面谈到化工有很多成就,事实上它也给世界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污染问题,化学工业实质上是把原来的分子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分子,在生成新分子的同时不少产生了污染。所以说化学工业在未来及近期,它的发展需要新的化学反应,当然,这要与化学专家合作。然后把它工业化。最重要的目的是减少污染,并使参加反应的物质能尽量利用。一个反应,如A+B=C + D时,C有用,而D没用,人们就把D抛掉,这样就降低降低了产品的利用率。一个最好的反应是反应后的产品都能利用,既能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污染。

其次,就是向小型化发展,现在采用直径为两米、三米、四米的塔,把它小型化。要使废物减少,并且要增加反应、传热和传质的速度。

可以说未来的化学工程目标有两个:一个就是通过与化学工作者的合作发现一些新的反应,使之产生的废物越少越好,而基本上不产生污染物。第二是,现在所有的大工厂能生产目前这样多的产品,而且又能小型化。

生物方面

克隆人存在天然障碍 DNA可在土壤中保存40万年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提前绘制完成 科学家发现:人有两个“大脑”
端粒长度关系寿命长短 谁为细胞办丧事

老而不衰 基因定夺 英开发出糖尿病基因疗法
基因命名,乱麻待理(一) 人类对基因又多了了解
基因命名,乱麻待理(二) 生物信息技术及后基因组研究
科学家实现DNA片段置换 用化学方法研究生命过程
生命科学独占鳌头尽显风流 再生医学邀干细胞“生产”器官
干细胞和克隆成果不断 生殖技术及伦理思考
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开发出新型DNA富集技术
骨髓移植可治疗心脏病 中医学的生命科学观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变异基因 组织器官复制引发生命科学大爆炸
法发现与铁吸收有关的激素 新世纪“虚拟人”应邀闯世界(下)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加紧筹划 日本科学家找到白发基因
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创造多少神奇 初探人衰老的原因机制
新世纪“虚拟人”应邀闯世界(上) “麦卡效应”推导健康与长寿
5000多种疑难重症可望得到根本治疗 长时间保存干细胞有方法了
揭示生物膜的奥秘 血型的科学与迷信
遏制衰老的对策 向死亡挑战
日本学者发现胚胎干细胞“开关” 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荷尔蒙
关于基因的“科学物语”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医学
德科学家发明新型抗癌药物 转基因食品现状以及对策
试管婴儿危险高? 神奇的干细胞
基因是人类长寿的关键因素 DNA受损能早知道
视觉神经“搭桥”术再现光明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发展与展望 成体干细胞还是不如胚胎干细胞
探索生命的遗传语言 墨葡专家研究出皮肤癌新疗法
科学家发现同时导致弱智与癫痫的基因变异 蛋白质聚合形成的机制研究
寻找年轻之宝--肉毒杆菌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区别
美发现解决免疫排斥新途径 科学家发现免疫新奥秘
对蛋白质的研究与改造 人体有多少"身份证"
内肽酶制约自免疫蛋白的出现 生命在于自我延续
破译人类遗传史上百年之谜 世界各国的干细胞研究
德科学家揭示人类语言"切换"功能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方向
人类分辨气味借助信号通道 生命纽带的链接方式
神奇的神经细胞再造术 人与微生物的联系
基因治疗进入新阶段 病毒帮助人类进化(二)
病毒帮助人类进化 生命的福音
生物与生物的基因联系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中国为"圣餐"献佳肴 细胞学说的创立
伟大的发现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生命科学家的"圣餐" 细胞的形态
发现原生质 生命科学走向纵深
细胞的发现 美科学家解释婴儿说话原因
直立行走决定人类语言进化 芯片能植入人脑吗?
"正式版"人类基因组图谱即将公布 联手揭示生命奥秘
人类基因数约3.5万个 基因有好坏之分吗?
日本开始“后基因组之战” 21世纪高科技的佼佼者
日本培育出转基因家蝇 发酵工程的生物科学技术
科学家在硅片上培育老鼠肝细胞 基因工程为人类开拓美好前景
外源核苷酸的营养作用与需要 生命比想象的复杂
细胞工程研究的进展 发现大片“生命荒漠”
酶工程的新技术 我国绘制出首张微生物基因组『完成图』
基因及基因组研究大事记 人类基因数量可能超过4万
新图谱发现不少 我国克隆出HCV非结构区第五区蛋白
基因科技挑战伦理学 科学家新发现一种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
科学家绘制出恐鸟的线粒体基因组图谱 人类基因研究成果即将公布
太空:基因工程的理想场所 我国血型改造研究获重大突破
干细胞--生命科学的一个主攻热点 美科学家发现不死的表皮细胞系
科学家称发现与长寿有关的基因 生命的认识和定义
美科学家绘出蛋白质连接图 人类遗传密码工作草图将公布
我国科学家“解读”生命奥秘 人类寿命无上限
生命科学走向纵深 中国科学家积极展开(后基因时代)研究
新加坡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业
日本用猴子受精卵培育出胚胎干细胞 决定细胞形状和运动能力的蛋白质
美科学家发现地球陆地上26亿前就存在生命 最大的生命伦理学计划
美专家支持陨石将生命转移到地球的假说 “长生不老”的科学探索
日本用骨髓细胞培养皮肤 人类基因组研究大事记
美国开展网上人类基因研究
生命科学:还有八大奥秘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杀灭肿瘤的细胞 锻炼是对付肥胖基因最有效方法
基因疗法离我们不远 美宣布完成人体基因排序
组织工程:再造生命奇迹 心血管病与人种遗传基因有关
什么是基因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控制细胞生长速度的蛋白质
法国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完成 传递生命信息的[第一信使]

数学科学

上个世纪的数学必须归结到1900年8月6日,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代表会议上,38岁的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 1862--1943)所发表的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他根据过去特别是十九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这23个问题通称希尔伯特问题。这一演说成为世界数学史发展的里程碑,为20世纪的数学发展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在这23个问题中,头6个问题与数学基础有关,其他17个问题涉及数论、不定积分、二次型理论、不变式理论、微分方程、变分学等领域。

到了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事实上,有两位数学家,庞加莱和洛伦兹也已经走到了相对论的门口),1907年,他发现狭义相对论应用于物理学的其他领域都很成功,唯独不能应用于万有引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爱因斯坦转入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并很快确立了“广义相对论”和“等效理论”,但数学上碰到的困难使他多年进展不大。大约在1911年前后,爱因斯坦终于发现了引力场和空间的几何性质有关,是时空弯曲的结果。因此爱因斯坦应用的数学工具是非欧几何。1915年,爱因斯坦终于用黎曼几何的框架,以及张量分析的语言完成了广义相对论。

还有您讲的德国女数学家诺特(Emmy Noether 1882~1935)发表的论文《Idealtheorie in Ringbereiche(环中的理想论)》标志着抽象代数现代化开端。她教会我们用最简单、最经济、最一般的概念和术语去进行思考:如同态、理想、算子环等等。

还有其它许多数学大成果。偷懒一点说,20世纪近50名菲尔兹数学奖得主的工作都是数学内部的大成果。但从数学以外,或从推动社会发展这个角度来看,也许与计算机的算法研究有关的数学,更有影响。这种研究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有三位数学家(图灵、哥德尔、冯.诺依曼),而不是工程师,由于对于计算机的诞生、设计和发展起了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因此被列入20世纪“百年百星”的名单中。另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纯数学家(康托洛维奇、纳什)也是与算法研究(或军事数学)有关,后者被拍成电影,刚获得奥斯卡奖。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不是数学奖)得主吴文俊的工作也包括了算法的研究。有一次在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有一项数学家堵丁柱的工作,也是有关算法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没有获得菲尔兹奖。

与算法研究(或军事数学)有关的,还有筹学、密码学以及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 等等。我怎么会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感觉(被吴文俊感染的?),好象二十世纪中,以算法为主干的数学研究对于外部世界,科技和军事,有相当直接的影响。本世纪(信息、材料、生物)是否还会如此?等着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5
影响PN结电流典雅特性偏离理想方程的各种因素,如何构建数学模型使其更接近与实际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