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功底?我目前高一!想要学文科!

我该读些什么书?
每天都干些什么?
怎么才能对自己有提高?

网络小说,校园小说,我没碰过一本

辞海中对文学这个概念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语言文字强调了文学的表现途径,形象化强调了文学的表现特色,而客观现实则界定了文学的内容。它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文学素养是囊括了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技能。我们通常都会误认为文学素养只是对那些和文学打交道、整日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科研和文学教育的人才用得上,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应用着它,依赖着它。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对措施的制定能力、与同事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字的综合能力的高低都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再具体点说,文学素养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人事人才工作的人而言不仅是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充实自我的一种途径,更是钻研业务、研究政策、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就跟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样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练得一身好本领,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同孩子从依呀学语到砥砺成才的过程。借用他老人家的话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就如同爬山一样,只要用心、努力,坚持不懈,就会登上文学之巅。
首先,要勤于观察,勇于实践。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想,你要写出好的文章来,就要将题材选在现实的沃土上。狭义地说,观察只包括看,而广义的说,还包括听,再把看到的听到的上升到思考的过程。我们到基层去调研,就是要倾听百姓的呼声,洞察深层次问题,把我们观察到的,了解到的素材作为我们的调研报告的基础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化零为整,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合民心、顺民意,解民疑,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使落于纸上的东西更贴近生活的实际。
观察与实践是提高文学素养中重要的积累过程。言谈中注意他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品味其中的文学道理,对于我们是大有裨益的。日常的会议,我们往往只带着耳朵去了,把头脑和心放在了家里。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换位思考,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想想要是自己在说,自己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去说,和真正发言的人在言语表述上有什么异同,他比我高明在哪,我要学习他什么。我们应注重他人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见贤思齐、吐故纳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勤于动口,勇于成诵。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还有口语表达能力。即一个人的文学素养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你的文章的优劣上,还与你的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一个词,往往就在脑子里,就在耳边,可就是想不起来,记忆要靠什么来巩固?靠说。古语中有出口成章的说法,说的就是朗诵的妙处。这对于我们形成语感是十分有益的。朗诵的过程,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一份调查说,对一个陌生的单词,我们要记上一万遍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但如果通过诵读来记忆,则只需一千次。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讲家,市长也好,省长也好,主席也好,总统也罢,说得多了,练得多了,自然也就成了演讲家了。推销员不是天生的,三寸不烂之舌也不是天赋的。我们有很多人都知道李扬的疯狂英语,他十分在乎说的作用,把大声的朗读和熟练的背诵作为提高英语口语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往往会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有些胆怯,但越是这样,就越会恶性地循环下去。不说不练,就永远不会在口才上有所提高。
再次,要勤于读书,勇于质疑。读百家之书,成一己之思。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书贵熟,茅盾能把长120回的《红楼梦》背得纯熟,书读得熟而至于烂,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把名家名篇烂熟于心,就能丰富词汇,切实占有语言材料,熟悉句法,掌握篇章结构及写作方法,说话、写文章就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是在说精读。领导的即性发言,脱稿而谈,很多是得益于平常的日积月累。精细的研读也是应该的,尤其是对我们工作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和理论文章,可以深入的反复体会。我们可以每天读一篇有深入的文章,有启发的作品,写一篇随笔或散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在说知的过程学习要有决心;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行的过程学习要有孜孜以求的耐心;然后达到最高的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得的过程。学习会因量的积累而有质的飞越,让人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晓的感觉。
而且,应该带着问题去读。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空筐,只顾装。阅读要为我所用,要有自主自立的思想,不要全然跪倒在名著的脚下。不然只能是过水鸭背,收效甚微。就是说是,我们不能读无用之书,读书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要勤于练笔,勇于言志。写百家之事,舒一己之见。文章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文品如人品就是说做学问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是实践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为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契诃夫说,人有三个头脑,一个来自书本,一个来自生活,还有一个来自社会。有的文章,读过后,掩卷而思,意远旨深,久不能忘,就是说,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就会打动读者的心灵,包括你自己。
五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我们对所认识的事物总结归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庸》中说做学问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见思考对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现成的文章,看到题目之后,不要往下看正文,自己去想,要是作者是我,我该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层层深入,怎样条分缕析,怎样纲目并举,怎样让听的人印象深刻,可以列提纲,可以打草稿,可以求构思,一切就绪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人家的正文,在比较中寻找差距,以弥补不足,学为所用,以锻炼提高。
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现在常说,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工作干事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也是如此。所有的好文章都 要有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其独树一帜的地方。所谓“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只要你不断的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入自己的思考,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独到的见解也就会应运而生。创新改变观念,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这五个方面是同步的,不可侧重一方而抛却其他,文学素养的培育、锻炼与提高,不分早晚,活到老、学到老,运用到老。在我们尝试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我想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培养兴趣。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对文学的热爱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这种热爱的萌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会让人开阔心胸;读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会让人拍案惊奇;读毛主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让人凝聚力量;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会让人感叹构思的巧致;读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会让人柔肠百转……在古今中外名家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中熏陶、感染、陶冶情操,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其实文学世界里有许多绮丽的瑰宝,读过之后让人举盎然,拍案叫绝。
二是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我们总有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慨叹,是因为我们对材料的占有量有限,对知识的积累量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好的习惯,多抄录和剪贴名篇、名言、俗语、谚语,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谓字字珠玑;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除了可以从中吸收文章之精华,亦能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要坚持不懈,行百里者半九十,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有始有终。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说,如果你坚持每一天都背一首诗, 那么三年后高中毕业的时候,你的文学水平就会有个质的飞越,当时我们觉得这个建议很奇怪,只是那么一首五言或七言诗,一天就背一首,谁背不下来呢,可到头来,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学贵有衡。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人的耐力也是无穷的,取胜的关键是看后者能否战胜前者。
三是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定个中长期计划,比如说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每个季度写一篇有份量的论文,定个短期计划,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工作日志,有感而发,把每一天的收获记下来,每一天的教训记下来,也许今天的失败和教训就是明天的财富和收获,它会告诉我们少走弯路,也可以适当的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乐闻、趣闻写出来,未必不是见诸日报晚报上的好文章。坚持写学习笔记,不满足于日常的摘抄,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我们的学习笔记不仅成为积累素材的工具,还要成为我们锻练思维、提高文学素养的途径。
另外,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学知识来适应现代的步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钻,人钻我变。思维要不断地变,知识也在变中得到运用与更新。如果我们的思想始终偏安一隅,滞留在原有领地,我们的大脑将如死水无澜。梦里走了好多路,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床上。知识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就会被思维的定势所桎梏。
数学上有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家都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观察得不明白,表达得不清楚,研读得不仔细,创作得不到位,思考得不深入,就不会在文学素养上有所提高,也就不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和趣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该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如鱼得水,使我们的人事编制工作乘着文学的翅膀,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2007_8_3/blog/item/b67d452e2e1b97584fc226bc.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9
如何提高文学素养

多看一些书,但在看的时候一定要做摘抄,还要定期拿出来看,一个礼拜最少一两篇吧,即使是在看报纸时遇到精辟的地方也可以摘录下来,懒得抄的话可以用剪的, 但我觉得抄的话比较能加深记忆.而且,过了一端时间后,你觉得之前抄的只有一部分是好的,可以把那一部分划出来,以后其他地方就不看了.

至于看哪些书,我觉得倒不一定要是名著,自己觉得好就行了.是学生的话,就针对各种文体找一两篇典范的文章来看,要练文笔的话,我觉得到可以看看张爱玲的文章,尽管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看下去,但大多数人都读过她的文章,平时随口吟上一段,一定可以赚不少羡慕的眼神,而且现在再看觉得,那文笔,不是一般的好!多看看的话,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如果想要速成的话,我是指让别人觉得你饱读诗书那种,谁都知道,短期提高作文水平不可能(应试的不算),可以多在网上找一些名著的简介和评论,现在科技发达就是好.

对了,还要补充的是,一些网络的,或校园的,不是说不好,只是这些东西,茶余饭后聊聊,显示自己不落伍就行,或借鉴其中的笑话幽默幽默,就其精神内涵,提高文学素养来说,还真没多大用.

通俗点讲,写文章就好比建造高楼大厦。
掌握众多词汇,(小学生们称之为好词好句)熟练地遣词造句,就好比建筑师拥有了许多高质量的砖瓦。而谋篇布局、巧妙构思则象是大厦的框架结构。立意高超、内涵深刻更类似整个大厦的蓝图。
一个胸无点墨,缺乏相当词汇的人,写出的文章肯定平淡无味。就象缺乏材料的建筑师,只能造造茅草房。这方面想要长进,就需阅读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和文学名著。一点一滴地积累词汇、积累知识,日积月累,最终水到渠成。
写文章缺乏谋篇布局之道,文章就显得杂乱无序。一幢房子,卧室不象卧室,厨房不象厨房,乱七八糟的,让人惨不忍睹,白费了好砖好瓦。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描写优美、阐述得当是文章的基本要求。文章的基本结构有许许多多类型。例如:有开门见山的,有首尾呼应的等等。这方面有许多作文指导书和作文范文,特别是其中老师的评语不可不看,仔细揣摩这些评语,可知文章究竟好在哪里。
有了上述两条,平时加以练习,多写日记、随笔,时间长了,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但是,文章的最高境界在于立意深刻。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眼光,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结果自然千差万别。这就要需要加强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来提高文章的立意。从各种名著中吸取营养,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鉴别能力,最终提高写作能力。造出宏伟、亮丽的高楼大厦。
总之,多阅读,多揣摩,多练笔,坚持不懈。久而久之,文学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长进。
一篇短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后祝你成功!

如果你工作了,难度就要大些了,因为上班太累、太紧张,也没有氛围。因此只能忙里偷闲,上班的时候看看报纸上的文化版,出差的时候带上几本小说在车上看,回到家里睡觉前看看散文、短片小说之类的。
给你推荐几本书,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感动过我:《穆斯林的葬礼》、《少年天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荆棘鸟》、《飘》、《简爱》、《理智与情感》、《劝导》、《百年孤独》。
我觉得文学涵养是不能可以去强求的,文化气质也不是刻意能装出来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熏陶的过程,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去追求,会成功的。
推荐的书(我觉得好看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茶花女,傲慢与偏见,三个火枪手(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王小波的杂文,三毛的书(强烈推荐),张爱玲(怨女,倾城之恋,半生缘)苔丝,简爱……
第2个回答  2009-10-19
看网络文学是没用的,越看越肤浅。网络用语泰国泛滥,文意肤浅,知识和消遣。你既然要文科,肯定要语文、历史政治地理。建议你买本古文观止,里面很多小故事很好看。一本看下来古文能力肯定提高了。还有就是买本语文常用知识手册,忘记名字了,但是里面现代文、古文、词汇等等各种知识都有,闲来没事看看,很消遣的。比方说帝王的谥号“哀、幽、厉、文、武”是根据什么的来的。很好玩。这个对高考很重要。语文说白了就考3样。1、基础知识。就是字音怎么读、怎么翻译、什么意思等等。2、阅读。文言文、现代文。3、写作。至于默写,说白了就课文那几篇,那个都不会、背被就不要想其他能好了。课外扩展的完全可以放弃,没必要太在意。
政治就买本台湾方面的书,当年我对政治不感兴趣,结果一看台湾的那些事儿,兴趣大增....至少你政治的时事方面有所提高的。没事上网溜达溜达新浪搜狐这些看看新闻。历史,这个科目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你直接看小说一样看历史就OK,我说男就难在以后考历史,他不问你过程这些有趣的事,偏问这事是体现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也就说,你要认真听老师分析,否则很难高分。地理,那啥..当年没选这个。无法给你提示了。
第3个回答  2009-10-22
没有必要刻意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或文学功底,因为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你长时间坚持读一些好书就行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你的文学素养就会提高了。至于读什么书,我认为视目的而定,既然你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就多读一些散文,尤其是文化散文,抒发历史的沧桑感,缅怀历史人物等题材的文章。
第4个回答  2009-10-19
楼下写了这么多书,哪个读书人还不知道这些书,...,楼主高一了,该看的都看了,改学的也都学了,文学素养无非是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水平结合成为自己的智慧和美德,你看过今年高考的一部满分作文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这就是多年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的水平。要提高文学素养,就和练功夫一样,功夫是练出来的。

多看古代和近代(个人认为不要看现代的,只会糟蹋自己所学的)文学作品,文言文是修养自身的文学底蕴的最佳方式,但是学习文言文平时不用,可一说出来就会千篇一律,最好结合国外的文学进行修习,比如泰戈尔,苏格拉底等等这些思想大师。

个人认为文学水平很高但是思想没有觉悟,只能是个庸碌之辈,卖弄的东西基本是把别人的东西凑一遍(就像国内某个大报社的主编,意识还没一个读者高尚),或者只能是个文化流氓(想起了血色浪漫里的文学痞子)。

参考资料:我就是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