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怒狮子吼

请问“金刚怒狮子吼”是什么意思,用在什么地方?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严,令人生畏。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金刚是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左右各一。金刚头戴宝冠,裸上身,作愤怒相。左金刚张口,高举金刚杵;右金刚闭口,平托金刚杵。金刚又称“密迹金刚”。相传密迹金刚原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归属托塔天王之下,成为护法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佛被称为“人中师子”(佛经上的“狮”字多写作“师”字)。“狮子吼”见于释迦牟尼佛初诞生时:“太子(指佛出家前为悉达多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之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关于“狮子吼”的寓意,可见《普曜经·论降神品》:“譬如狮子吼,诸小虫怖惧,畅佛狮子吼,降伏外异学。”佛菩萨演说决定之理,降伏一切外道异说,故称狮子吼。此外,高僧说法,有时也被誉为狮子吼。如唐·刘禹锡《送鸿举游江南》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又如《五灯会元》卷九谓:“寂子说禅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俗语中则每称悍妇恶骂为“河东狮吼”,如《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无奈瞿老爷一来怕有玷官箴,二来怕河东狮吼,足足坐了一夜。”这里有个掌故。相传宋代苏轼有个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号龙邱居士,喜招宾客,好谈禅理。不过,其妻柳氏悍妬,陈慥甚惧。苏轼曾赋诗戏之云:“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后明朝汪廷讷根据此事改编为杂剧《狮吼记》。“河东”,旧属柳姓的郡望,如唐代柳宗元,人称“柳河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