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几品官?

RT

请看我为你一一详解

1、魏征官为谏议大夫和尚书右丞的事情。

这个事情在新唐书卷110列传22魏征传记载很清楚。
原文: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查新唐书卷52志37百官二记载。
谏议大夫属门下省
原文: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

再差新唐书卷51志36百官一记载
尚书右丞也是正四品下。但属尚书省了。
原文: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补充,查旧唐书卷75列传21魏征传,记载贞观初年为尚书左丞,则为正四品上。但新唐书记载为右丞,欧阳修改这个必有所根据才会改。我信新唐书尚书右丞的记载。

2、魏征管为秘书监的事情。
同新唐书卷110列传22魏征传
原文: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

关于魏征为秘书监的品级问题。
在新唐书卷51志36百官一里面专门提到
原文如下: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说明所谓当时的秘书监实际就是行使宰相权力!

至于秘书监的具体品级
秘书监实际品级为从三品。
秘书省
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
武德四年,改少令曰少监。龙朔二年,改秘书省曰兰台,监曰太史,少监曰侍郎,丞曰大夫。

3、任职:检校侍中
新唐书卷110原文:
俄检校侍中,进爵郡公。

俄就是很快的意思。也就是当了秘书监后不久。大约在也在三年到四年的时候。
检校的意思就是原文如下“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本制。又有置使之名,或因事而置,事已则罢,或遂置而不废。其名类繁多,莫能遍举。”(百官志)

4、任职:侍中
新唐书卷110原文:
十年,为侍中。

十年就是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侍中是个什么官呢?
唐代不是三省六部制么。简单来说,侍中就是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也是宰相之一。另两个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尚书令和中书令。
原文如下:
门下省
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钞,以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

关于三省最高长官的名字还有个趣事,请看
原文: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5、后来准备让他补右仆射,推掉了
魏征传原文:是后右仆射缺,欲用徵,徵让,得不拜。
百官志原文: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右仆射是从二品,但是主管尚书省,而且当时尚书令缺(因为太宗以前当过尚书令,别人就不敢再当了),实际就是让他主管尚书省。但他当时推辞未就。

6、死了之后加封的官
原文: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
司空是三公之一了,当然是正一品啦。
百官志原文为: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皆正一品。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阙。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亲王拜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

7、补充,在太宗之前在其他地方当的两个官,一个是窦建德手下当起居舍人,一个是太子手下当洗马。
原文如下。
甲: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徵,伪拜起居舍人。
乙: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

8、总结
生前太宗手下当的最高的官是侍中,正二品。为宰相之职。
死后授司空,正一品,为三公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5
魏征在贞观三年就以秘书监参议政事了,秘书监是从三品;

贞观六年魏征授检校侍中,已经是正三品官职了,从贞观六年到贞观十一年魏征都是门下省的唯一长官,后来特进为知门下省事,成为司空、太子太师、郑国公、

这么说吧,司空是正一品;太子太师、国公是从一品、特进是正二品、侍中是正三品;至于上面那位伙伴说的谏议大夫,魏征没有当过。

魏征一生担任过的官职有:

太子府詹士、冼马;

尚书右丞;

秘书监参议政事(副宰相)

侍中(宰相)正三品

特进知门下省事 正二品

太子太师 从一品

郑国公 从一品

司空 正一品

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好多人看完《贞观长歌》后说魏征不是宰相的人是被电视剧误导了,魏征从来就没有当过“谏议大夫”,电视剧为了突出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有些歪曲了魏征的功劳,其实这只是剧情的需要,别的不说了,长孙无忌在贞观朝一直是赋闲的,虽然后期辅佐了李治,但是论功劳并不大,但是影响里却不小。

贞观前功劳房玄龄最大,贞观后则是魏玄成

http://cathay.ce.cn/person/200709/24/t20070924_13019468.shtml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91.htm?fr=ala0

第2个回答  2009-11-15
贞观元年(627),魏征先当谏议大夫(正五品上)后被升任尚书左丞(正四品上)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从三品)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正三品)

贞观十年(636),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从二品)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那些正一品、从一品的就没什么说的了
司空(正一品)、太子太师(从一品)
第3个回答  2009-11-15
魏征官为谏议大夫,二品。我说不好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本身是干什么的,但一定不是检查官。按唐朝官吏制度,一品有“三师三保”六个人,并没有实权。实际上二品官最大。房杜当时为宰相,也就是二品。魏征的官职稍次于他们。但在朝廷中的作用应该是魏征更大一些。房杜“房谋杜断”,魏征则管进谏。另外根据经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般根据剧情需要,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与史实有很大差距。
第4个回答  2009-11-15
尚书左丞。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置尚书,员五人,丞四人,光武帝减二人,始分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历代沿置,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宋、辽、金亦置。金正二品,与参知政事同为执政官,为宰相佐贰。元以中书省总政和,于中书省设右丞、左丞,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丞”明初置,先左后右。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时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