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设计时一般先选择适当的基础埋深和基础底面尺寸,设基底宽度为b,则按上述要求,基础高度应满足下列条件:

由于台阶宽高比的限制,无筋扩展基础的高度一般都较大,但不应大于基础埋深,否则,应加大基础埋深或选择刚性角较大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如仍不满足,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1、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通常采用100mm。

2、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一级高度宜为300~500mm。

3、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4、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扩展资料:

单形的推导方法:将一个原始晶面置于对称型中,通过对称型中全部对称要素的作用,必然可以 导出一个单形的全部晶面。注意:不同的对称型可以导出不同单形;在同一对称型中原始晶面与对称要素的相对位置 不同,也可以导出不同的单形来。

每一个对称型中,原始晶面与对称要素的相对位置最多只有七种,因此,同一对称型最多能推导出七种单形。 对称要素较少的对称型,晶面与对称要素可能的相对位置数也会相应减少。对32种对称型逐一进行推导, 最多可以推导出146种单形,称为146种结晶单形。

在146种结晶单形中,如果只考虑其几何形态 的不同,则只有47种单形,称为几何单形。 47种几何单形的形状及描述: 通常对一个单形的描述,包括晶面的形状、 数目、相互关系、晶面与对称要素的相对位置以 及单形横切面的形状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