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有什么名人?

高平有什么名人?

  高平历代历史名人
  (1)我国历史上著名名医世家王叔和,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晋高平人。
  王叔和“博通历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切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知人生死,决嫌疑”。王汉和采众论,精心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编写出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书中记录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对24种脉象作了详尽的描述。同时,根据五脏六腑,阴阳营卫,阐述了各种病理的变化,还围绕着脉理,论述了各种疾病的顺逆、虚实、预防及各项治疗原则。对杂病脉证、妇女小儿脉证也作了详述。《脉经》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个创举。
  王叔和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和医学论著。把和促景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总决,《金匮要略》是治疗一切杂病的专书,二千多年来,中医学界把它称为“方书之祖”。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
  (2)陈龟,字叔珍,东汉上党泫氏(今高平市)人,其家世代为边将。陈龟少有志气,武艺超群。永建中,举孝廉,居官累于五原太守。永和五年(140年),拜出使匈奴中朗将,其时南匈奴左部头吾斯、车纽等叛乱。
  桓帝时,羌胡入侵边境,朝廷拜陈龟为度辽将军。陈龟临行上疏,桓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重新选用了幽、并二州刺史,更换了一批文武官员,并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陈龟到职后,州郡震慑,鲜卑不敢近塞,每年节省费用以亿计。
  大将军梁冀上疏诬告陈龟不敢用兵,有损国威,桓帝听隹谗言,将他调回就城,回朝后陈龟以身体有病为由,告第还乡。不久,朝廷又任命他为尚书。其时,梁冀把持朝政,暴虐日甚。陈龟上疏言其罪状,请求皇帝诛杀梁冀,以振朝纲,桓帝不听,陈龟自知必为梁冀所害,绝食七日而死,死后西域各国及并、凉二州均为其举哀,并给纷纷到他的墓地吊祭。
  (3)王彦(1090-1139),字子才,高平人,宋代名将。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赴就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微宗亲试,任命为清河尉。先后随大将种师道两次入西夏,立有战功。金兵攻汴京,王彦弃家赴诮讨金兵,被河北招抚使张所看中,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建火三年(1129),王彦率岳飞等11将7000人渡河,打败金兵,收复新乡县。后王彦到汴京,布团部队驻兵近郊,保卫汴京。年底,张滩出任川、陕、京、湖宣抚使,举王彦为前军统制。
  绍兴元年(1131)年,王彦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部,是年冬天,王彦与关师古打败伪齐郭振率领的数千骑兵,活捉郭振,收复了秦州。绍兴三年,多兵大举进攻齐豫的西南部,二月,金兵攻打饶风关,王彦与吴阶联军抵抗失利。五月,王彦打败刘豫的部将周贵,收复金州。绍兴五年,改知荆南府。此后,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朝廷中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解除了王彦的军职,改任地方官,这位抗金名将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
  (4)李晏(1125-1197),字致美,高平人,李森次子。他自幼陪敏过人,性情刚直,为人豁达,金皇统六年(1146),登经义科进士弟。
  初,任岳阳令,辽阳推官等职。后改任卫州判官。
  世宗很赏识他的文才,召为翰林进学士,专为世宗起草诏书。此后,李晏又由吏部侍朗提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世宗病重时,命李晏往在宫中,所有诏册,皆出李晏之手。章宗即位,李晏为章宗出谋划策,提出10条治国之道:(一)定制度、禁奢侈。(二)禁止官员游山玩水。(三)限制钱币发行。(四)免除由富户管理粮库。(五)提倡礼乐。(六)减轻租税。(七)削减盐价。(八)免除监官赔纳亏欠。(九)鼓励各职能部门克尽职守。(十)为政宽松不宜过严。并建议设置修撰官,秉笔直书,以广视听。
  金明昌二年(1191),授沁南节度,复为昭义节度,明昌六年(1195),告老还乡,章宗特意将其在京为官的儿子李仲略任命为泽州刺史,以便奉他。金承安二年(1197),李晏病逝,谥文简。
  (5)李仲略(1140-1205),字,简之,高平人,李晏之子。幼年聪敏好学,金大定二七年(1177)年,登词赋进士弟。初任五台主簿,后历任韩州军事通判、晋城令、尚书省令史、翰林修撰兼太常博士、左司都事、员外郎等职。金明昌六年(1195),其你李晏告老还乡,皇帝特授仲略为泽州刺史,以侍你亲。其你病逝,调任户部郎中。
  皇帝任命李仲略为翰林进学士,兼户部郎中及经义讯卷官。后升为中侍郎兼翼王傅。不久,又兼宛王傅。后为山东东西路按察使。
  金泰和五年(1205),仲略病逝,章宗赠为朝列大夫,谥襄献。
  (6)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元延至元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屡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山北廉方副史、工部郎中等职。贾鲁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
  至正四年(1344)五月,黄河决河改道。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初四日,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河。
  贾鲁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疏浚中,凡生地新开,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广狭,导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泽水之地,开渠以排洪。塞堵中,心薄垒之堤,增之以固;决河之口,筑堤坝以塞其流。贾鲁在三百余里的治黄工地上亲自指挥,督人巡察,宜疏则疏,宜塞则塞,需防则防,需泄则泄,使河槽高不壅,低不潴(聚水),淤不塞,狂不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治河工程从四月二十二日兴工,七月就凿成河道280多里,八月将河水决流引入新挖河道,九月通行舟楫,十一月筑成诸堤,全线完工,使河复归故道,南流合淮入海,治河大功告成。贾鲁回朝,向顺帝上《河平图》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身为中书左丞的贾鲁,突然病卒年57岁。
  贾鲁治河成就,受到当时和后人高并评价,顺帝授予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并命翰林学士欧阳玄撰《河平碑》文。人们为了纪念他,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名贾鲁河。
  (7)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明末清初高平伯方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毕振姬中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历任教授、国子监助教、主事、员外郎、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顺治十四年(1657年),毕振姬调任广东兵备驿传水道。接任后,针对诸种弊害订立规条,“一切以绳以法”,不捎不折,剔除了各种弊端。仅用了十个月,便累计“减船数百,减费七万六千余”(《四献征》卷二),广东使治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毕振姬升任广西按察使。当时,经略洪承畴发现毕振姬为官清廉,才能出众,便提请清廷任命他为湖广布政使,专门筹措西南前线清军的饷需。但是,毕振姬到湖广之后,得悉该处上司陋便繁多,便拒不履任,终于辞官回乡。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儒,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象枢、弄部尚书刘楗等人疏极力举荐毕振姬。结果,已退仕近20年的毕振姬,又被特征至京师。三年后,毕振姬在家中病逝,临终遗嘱不志不铭。
  毕振姬生平好学,勤于著述,所著有《尚书注》、《西河遗教》、《四州文献》、《三川别志》等十余种,但都已不传。
  (8)祁贡(1777-1844)字竹轩,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义里人。他14岁中秀才(乾隆五十六年),18岁中举人(乾隆六十年),21岁中进士(嘉庆元年)。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
  嘉庆九年(1804年),他出任广西学政,纠正考试风气,以“正人心,厚风俗”,录取了许多有才华的人。
  嘉庆十六年(1811)奉旨审理教匪逆案,受皇帝赏赐。此后历任安微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顺天乡试同考官,陕西司部中等职。
  道光四年(1824),祁贡授官河南粮盐道,五年,擢浙江按察使。六年,升贵州布政使。九年三月调任刑训右侍郎,同年十月,充武殿试读卷官。
  道光十年(1830),祁贡授官广西巡抚。十二年,瑶民起义,祁贡派兵将起义镇压下去,清廷加封他太子少保衔,加军功三级。
  道光十三年(1833年),祁贡调任广东巡抚。道光十八年(1838),祁贡调任刑部尚书,靖逆将军琦善革职,祁贡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此时英军已陷虎门,逼近广州,关天培牺牲,广州人口迁徒过半,城内一片凋敝。祁贡入城安民,招童生会试,“以示整暇”,稳定了军心民心。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祁贡得了喀血症,乞休二个月,二十四年,他病情严重,皇帝准其休息。五月,病逝于广州。道光二十六年十月,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张穆为他作了墓志铭。清廷下令按尚书惯例赐恤,谥号为“恭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9
贾鲁,水利专家.
毕阁老
第2个回答  2006-09-14
我有个同学叫高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