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类风湿都有什么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

我最近膝盖一紧一紧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啊

风湿病即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结缔组织病,也称胶原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风湿病的急性期有发热、心脏和关节损害、环形红斑、皮下节结等症状和体征。可以血液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白细胞增高,心电图示P-R捡起延长等表现可诊断。一般发病年龄是5-15岁,6-9岁为高峰期,出现心瓣膜变形常在20-40岁之间。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1.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是治疗这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天新利德、西乐葆、万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使得副作用明显减少。 2.如果风湿性疾病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关节,肌肉,骨骼等病变会导致功能障碍和畸形,留下终身残疾,影响生活和劳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从风湿性疾病侵犯的组织看,以往称之结缔组织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乱,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的一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已明确是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往往有关节腔,骨骼,韧带受累。因此风湿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外,还需进行病因治疗,自身免疫紊乱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调节,例如使用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疗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新药物不断发现,用于临床,如骁息、爱诺华、帕夫林,新疗法不断发现,如①对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氯喹、MTX的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副作用;②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联合治疗,一线药与二线药的联合治疗,二线药之间的联合治疗。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风湿病。 3.生物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也已试用于临床。 4.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改观了疾病的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计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两个因素有关:1.感染因子。2.遗传倾向。 治疗:由于病因不明确,所以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治疗本病的目的是:1.减轻关节肿痛和关节外的症状,如发热等。2.控制关节炎的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3.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所以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 一。一般性治疗: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卧床休息只适宜于急性期、发热以及内脏受累的患者。 二。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等。1.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A.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1.2-3.2g/d,3-4次/天;B.萘普生:0.5-1.0g/d,2次/天;C.双氯酚酸:75-150mg/d,3次/天;D.吲哚美辛:75-100mg/d,3次/天;E.美洛昔康:7.5-15mg/d,1-2次/天;F.塞来昔布:100-200mg/d,1-2次/天;G.罗菲昔布:12.5-25mg/d,每天一次。以上药物至少服两周才能判断其疗效,不宜同时服用两种。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至少需两种联合才能有效。A.甲氨喋呤:修复骨破坏,每周剂量为7.5-20mg,口服为主,4-6周起效,疗程至少半年。B.柳氮磺吡啶:每日2g,分两次服用,由小剂量开始。C.来氟米特:开始50mg每天一次,三天后10-20mg每天一次。D.羟氯喹和氯喹:前者每日400mg分两次服用,后者每日250mg一次服用。E.金制剂。F.青霉胺。G.雷公藤总苷。H.硫唑嘌呤。I.环孢素。J.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3.糖皮质激素:治标不治本,可迅速缓解症状,但停药后会复发,长期用有副作用。有系统症状的患者给予泼尼松每日剂量为30-40mg,症状控制后递减,以每日10mg或低于10mg维持,应每日服药,隔日服药效果差。 三。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前者适用于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功能的关节。滑膜切除术可使病情缓解,但滑膜再次增生又会复发,所以必须同时应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31
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是疑难性风湿病,但并非不治之症。该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无菌性炎症产生并堆积,侵蚀关节滑膜而引发疼痛、骨质破坏、关节变形等。通过明确病症,从关节滑膜到免疫功能系统规范化治疗,可达到临床治痛抗复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饮食、营养调养对人们的生活十分重要,适当、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而且可以辅助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一种慢性疾病,病人常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而食物又是日常生活所需的营养及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病人饮食的营养及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那么,不仅所服药物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病情还会进一步恶化。所以饮食调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其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不宜服用于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类及脂肪也要少用,这是因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选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糖代谢障碍,血糖增高,而脂类食物多粘腻,可使血脂胆固醇升高,造成心脏、大脑的血管硬化,并且对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食盐用量也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钠盐潞留。 另外,茶叶、咖啡、柑橘、奶制品也可能会使类风湿病人的症状加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类型的患者,其饮食宜忌也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1)风热型和湿热型:风热型主要症状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红,脉数或弦数,血沉也明显增快;而湿热型的病人可出现低热、胸闷、纳差、关节肿痛有积液、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血沉增快等表现。出现这些症状的病人应该多选用寒凉的饮食,如米仁粥、绿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芦根等,可以协助清除内热;而不应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为吃这些会伤阴助火,加重症状。 (2)寒湿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或有积液,纳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长,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应选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猪、牛、羊骨头煮汤,及姜、桂皮、木瓜、药酒等。 (3)肝肾两虚型:这型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肌肉萎缩,筋腱拘挛,畏寒,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补益的食品,如甲鱼肉、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圆、芝麻等。 另外,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饮酒问题,也应根据病情辨证对待。因为酒性辛热,助阳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湿的表现时,可饮用一些药酒类的酒剂。而伴有湿热之象的患者,则不适宜于饮酒,因为酒热伤肝,酒湿伤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细辛一类的热药,会加重内热和肿痛。此类病人如欲服药酒,可选择清凉性的药物浸入酒中,使药酒性质偏凉。对于一些不会饮酒的病人,可以稀释或加入调料调味后饮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4
环境因素: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较长期居住潮湿的房屋或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作业者,本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寒地区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温暖地区,说明本病发生与寒冷及潮湿有关。自身心理因素: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情绪受刺激或长期心理受压抑者,本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而且已患病者受精神刺激后容易发作,均说明本病与自身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