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邻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实验中加入的试剂各起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原理:

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 3 2+;

相关反应式如下图:

实验中加入试剂的作用:

磷酸缓冲溶液是调节pH范围;

盐酸羟胺是还原三价铁离子的;

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与亚铁离子络合后显色。

扩展资料: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却可以剧烈燃烧。

铁是变价元素,0价只有还原性,+6价只有氧化性,+2,+3价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在置换反应中一般显+2价,但有少数显+3价,如溴化亚铁和过量氯气反应:

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中,生成二价铁盐,并放出氢气。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或浓硝酸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故可用铁制品盛装冷的浓硫酸或冷的浓硝酸。

在加热时,铁可以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生成+3价的铁盐,同时生成SO2或NO

3价铁离子的检验:

1、加入苯酚显紫红色;

2、加SCN-(离子)显血红色(络合物);

3、加入氢氧化钠有红褐色沉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盐酸羟胺是用来将Fe3+还原为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是用来调节酸度。
实验原理:
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 3 2+,其lgK=21.3,κ508=1.1 × 104L·mol-1·cm-1,铁含量在0.6μg·mL-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
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