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刻舟求剑》的翻译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现代汉语翻译
楚人由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不知道是不是准确~好久以前学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2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第2个回答  2006-09-08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第3个回答  2019-02-16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不译.其剑自舟坠于水,求剑若此,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舟止,立即.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遽(jù)契(qì)其舟.是--指示代词,匆忙,停止,糊涂。“不亦.从其所契者.之--代词。
9。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涉--本指徒步过河!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若--像,其。”船停止以后.自--从。
19:(指示代词)那,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8.:他的.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不是很糊涂吗,而剑不行。
16.坠--掉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7,这儿。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求--寻找:也。
13。
12。
15,像这样去找剑。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是吾剑之所从坠,其,之.止。
4:他.,不亦惑乎.契--用刀雕刻.行,曰.亦,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此指渡过,说。
14,迷惑。
3.。
8.遽--急忙。
7,其。
11?
注释
1:助词:前进?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楚--周代国名,代“剑”.遽契其舟。
2:动词。舟已行矣。
5,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10.是吾剑之所从坠
第4个回答  2013-03-03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不知道是不是准确~好久以前学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