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毛泽东词2首的全部书下注释 急!!

由于书忘带回家
所以请帮帮忙。我需要语文书上毛泽东词2首的全部书下注释。就是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的书下全部注解

烟。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题解]
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湖南,组织了农民协会前身—雪耻会;是年冬天,反动势力有意逮捕;毛泽东南下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这首词作于离开长沙前夕。

[注释]
(1)寒秋:深秋,晚秋。
(2)橘子洲:长沙城西湘江中一沙洲。
(3)舸:船。
(4)万类:指一切生物。
(5)霜天:秋天。
(6)百侣:形容伴侣之多。
(7)恰:正当,刚好。
(8)挥斥:奔放。
(9)遒:尽头。
(10)激扬:激浊扬清。
(11)万户侯:个人的功名富贵。
(12)中流:水流之中。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题解]
1927年春,正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四•一二”事变前夕;党内由于陈独秀执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给革命带来严重危机。在此背景下,毛泽东登临黄鹤楼,酒后面对滔滔江水,心潮起伏,写下此篇。

[注释]
(1)九派:九江;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
(2)沉沉:深远的样子。
(3)一线:通认为指今京广铁路。
(4)龟蛇:龟山和蛇山。
(5)酹:以酒祭地。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腊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需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题解]
这首词是毛泽东1957年5月写给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柳”指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指杨开慧烈士,她是李淑一的好朋友。 1957年1月,李淑一把她1933年写的一首纪念柳直荀的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写了这首词答她。

[注释]
(1)重霄九:及九重霄。
(2)问讯:询问,兼有问候之意。
(3)吴刚捧出桂花酒:捧出桂花酒来宴请二位忠魂。
(4)伏虎:喻打跨反动派。
(5)泪飞顿作倾盆雨:杨柳二位泪飞顿作倾盆雨。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园。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题解]
作者原注: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注释]
(1)赤县:战国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2)翩跹: 跳舞状。
(3)于阗:汉朝西域国名,在今新疆。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雨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
风樯动,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题解]
1956年5月,毛泽东视察湖南后,又到武昌视察,在武汉江面游泳三次;这首词是第一次游过长江之后所写,热情歌颂了武汉长江大桥与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注释]
(1)极目:纵目、放眼。
(2)舒:舒展、宽阔。
(3)宽余:空闲。
(4)逝者如斯乎:时光如这滔滔东去的江水。
(5)樯:桅杆。
(6)西江:西部的长江。
(7)石壁:在三峡修筑一道拦水大坝。
(8)巫山云雨:出自《文选》卷十九宋玉《高唐赋》。
(9)神女:巫山之神。
(10)应:料想。
(11)当:准会。
(12)殊:改变、不同。《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清平乐《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宵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全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

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

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融,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
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时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

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都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

七律《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园里可耕田?

--------------------------------------------------------------------------------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

七律《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支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恕,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七律《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风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厉,
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

虞美人《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七律《洪都》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回答者:问号2 - 门吏 二级 3-18 17:25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了啊。。。~~~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100% (2)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3 条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腊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需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娄山关•忆秦娥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9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0回答者: qingcun0923 - 伍长 四级 2008-3-15 12:12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生动地表现了梅花饿()()()的特点,使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的精神。 11 2008-8-30
• 毛泽东诗词赏析之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9 2009-2-23
•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27 2009-3-28
•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里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27 2007-3-1
•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是什么意思 43 2007-3-21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六十年代 卜算子 世纪 同志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回答者: 行不得也哥哥 - 军司马 九级 2008-3-15 12:23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29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战友。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奔放。
遒(qiú):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象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用桨)敲击水面。
遏(è):阻止。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
廖廓:空阔远大。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第3个回答  2009-10-30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战友。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奔放。
遒(qiú):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象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用桨)敲击水面。
遏(è):阻止。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
廖廓:空阔远大。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第4个回答  2009-10-29
注释有什么用啊。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好了。哪句不懂?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