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形态与地理环境关系

高三地理题

1.从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角度讲,城市地域形态有3类即团块、组团、条带,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河流、交通线,平原容易发展为团块,如华盛顿;山区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影响容易发展为组团状,如重庆;受交通线,河流走向影响,城市沿交通线延展,可发展为条带状,如重庆。按人教老教材讲,分两类即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主要包括四种形式:组团、团块、放射、条带,学者、教材不同,划分方式不同,而不论哪种教材,城市是建在自然环境中,要受自然环境影响:河流、地形,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城市形态要受人文因素的影响:交通,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2.另外不同的地域形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
团块状城市 优点: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投资,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缺点:环境污染较集中
组团式城市 优点:生产生活上分散可减轻了环境污染 缺点:用地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也相对较高
条带式 优点:各部分接近郊区,近自然,环境污染小 缺点:集中于两个方向,建设投资大,不便于行政管理,
放射状 各部分接近郊区,接近自然,环境污染小 缺点:
集中于多个方向,各部分联系不便,建设投资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8
地理环境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发展
而城市地域形态又在改变着地理环境.

受地理环境影响,城市形态类型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集中类城市地形较开阔平坦,多为平原,盆地地形,分散类城市多为地形崎岖地区.

另外随差城市规模的扩大,组团式的城市又会变成分散式的.
应当指出,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展和空间结构类型是可以不一样的。一般规律是,早期城市是集中式,连片地向郊区扩展。当城市再扩大或遇到“障碍”时,往往又以分散的“组团式”去发展。到了第三阶段,由于能力加强,各组团彼此吸引,城市又趋集中。到了最后,城市规模太大需要控制时,又不得不以分散的方式,在其远郊发展卫星城或新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28
地理区位是同地理位置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概念。区位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以外,还有布置和为特定目的而联系的地区两重意义。所以,区位的概念除了位置以外,与区域是密切相关的,并含有被设计的内涵。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区位论的思想,引出了地理区位的概念,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
区位中的点、线、面要素,具有地理坐标上的确定位置。如河川汇流点和居民点,海岸线和交通线,流域和城市吸引范围等。一个区域,是由点、线、面等区位要素结合而成的地理实体的组合。如上海位于我国经济大动脉的长江入海口,又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带的黄金海岸线中点,恰似一张弓上的箭,对内联系长江流域广大腹地,对外辐射太平洋沿岸和世界各地,其地理区位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二、区位的因子
区位论从空间或地域方面定量地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主要是其中的经济现象。影响区位的因子或为地理要素,或同地理现象有关,可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自然因子
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产业区位的影响具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遍性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如大气、土地和在地表上各处都能找到的那部分原料,这类因子对产业区位的影响不大。另一类是局地性自然条件和资源,这是由于地域差异而造成的。如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而形成的特定气候区、土壤区和生物区及相应的自然资源;同地球内外营力组合有关的矿产分布;受河流与地貌结合制约的水力资源等。某些局地性资源,在分布范围和数量上还是相当有限的,如我国热带橡胶的生产环境,某些矿种的分布和储量等。局地性自然因子对于产业区位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二)运输因子
区位论在分析区域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联系时,十分注重运输因子,因为居于不同位置的自然和经济要素间的组合要通过运输来实现。早期的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主要考虑原料和运费的问题。现代地理学区位研究中,依然注重交通因素的影响。
(三)集聚因子
区位论中的集聚因子,包括产业在区域空间布置中的集中和分散两个方面。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具有降低运输成本,成组布局、便于协作,加强信息交流,利用已有市场区位扩大市场服务范围,利用原有城镇市政设施减少社会总费用等益处。与此相反,分散则可以避开诸如地价上升、场地拥挤、劳力供应紧张、污染严重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集聚问题,是区域结构合理性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四)劳力因子
劳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保证,但也具有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和价格往往存在很大差别。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的地理分布是确定产业区位的重要因子。
(五)市场因子
市场因子对区位的影响包括:①市场与产业的相对位置与距离,②市场的规模,即其商品或服务的容量,③市场的结构,即其商品或服务的种类。后二方面往往构成市场和城市的等级序列。
(六)其它因子
其它因子包括行为、技术进步、文化、时间等因子。其中技术进步因子对于区位的影响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显示出来的。本世纪50年代以前,铁路在运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区都位于铁路运输枢纽;60年代至70年代,国际上一些地方对海岸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发达的海运,出现了所谓“临海工业区”;70年代末以来,高速公路和大吨位汽车的大量出现,使得公路运输效率大为提高而运费明显降低,从而在高速公路网的交点附近出现大量的轻型工业和其它产业部门;同时,巨型运输机承担的货运比重也在上升,在航空港附近出现了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区、科学——工业园区等,称为“临空工业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