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坚持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执政水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增强认真学习的自觉性和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终身必修课。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彻底地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始终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就需要一辈子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思想方面的修养

  政治思想方面的修养,就是加强政治学习和锻炼,充分领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知识。其中理论修养是基础,党性修养是核心。通过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树立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政治思想方面的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制度,它的低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早在18世纪就已经有人在进行实验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就是当时著名的代表人物。只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成熟,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还未形成等原因,社会主义在当时只能是空想。

  到了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已经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相当激化,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登上社会政治舞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所谓党性修养,就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把党的性质变成党员的党性的具体途径。基本原则: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以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目的,并为之奋斗到底;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尽最大努力为人民谋幸福;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五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停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六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2个回答  2020-11-30
我国政治制度的最高原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事务。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扩展资料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

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

1、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上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又称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3、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因此,依法治国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第3个回答  2020-11-30
所谓党性修养,就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把党的性质变成党员的党性的具体途径。基本原则: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以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目的,并为之奋斗到底;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尽最大努力为人民谋幸福;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五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停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六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4个回答  2020-11-30
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产生的过程及背景

《修养》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发表的。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后,被任命为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前往河南竹沟筹建中原局。途中驻足渑池期间,他撰写了关于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提纲,并在豫西省委举办的党员干部训练班上第一次系统地讲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

1939年,延安马列学院邀请刘少奇讲党课。他表示,可以讲讲共产党员的修养。7月8日、12日,刘少奇分两次给马列学院学员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其中,7月8日讲了“绪论”和“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7月12日讲了“党员在党的组织和纪律方面的自我修养”。应《解放》周刊邀请,刘少奇把演讲稿整理出来,准备发表。毛泽东审阅后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该尽快发表。8月20日至9月20日,《解放》周刊第81期、第82期、第83和84期合刊,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分3次发表。文章发表后,很多读者来信要求出单行本。同年11月7日,延安新华书店出版《修养》单行本。

《修养》的发表,与当时党员队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直接相关。全面抗战爆发后,党的队伍迅速扩大,党员数量从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1938年底的50多万人。新党员的成分、思想比较复杂,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入党时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尤其缺少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特别是部分党员对党有不正确的认识,出于各种目的入党。对于涌入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和错误认识,如果不及时地、正确地处理而任其泛滥,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刘少奇指出:“教育和改造已经加入党的多少带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的党员,是我们党内一项重要的经常的任务。”

《修养》的发表,还与党的历史上和当时现实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有直接关系。首先,由于建党初期党在理论上的不成熟,党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左”的和右的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党和革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直到抗日战争初期,这方面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党员在理论上“营养不良”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甚至马列学院的很多学员,“对马列主义原理、党的建设、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大都朦朦胧胧、一知半解”。理论薄弱严重影响党“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他强调,“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