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区别了心和脑认为人的神明在脑而不在心的哲学家是?

如题所述

心与脑,到底谁主神明?
“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此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也指出“灵记性在脑不在心”。由此,“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脑在思维活动的产生中至关重要,而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心脏在神智活动中起作用。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心主神明的观点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形成的,缺乏科学性,主张将“心主神明”变革为“脑主神明”。

对此,丁砚兵指出,要辩证看待“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要搞清楚“心主神明”的由来,弄清楚“心主神明”的含义,切不可盲目变革。

01

“心主神明”源于古代哲学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心主神明”理论也不例外。如《荀子·解蔽篇》指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纵观古代书籍可以总结出,心的含义有核心、根本、中心、中央等含义。

且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封建思想不容古人进行人体解剖,当古代哲学家对产生意识活动的器官进行探索时,便很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心灵论”。它不仅影响着《内经》“心主神明”观点的提出,而且也为世人所接受。

02

“心主神明”的含义

“神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中医“心主神明”是指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由心所主持。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则可致精神神志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证候,也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

03

此“心”不是心脏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本神》也有“心藏脉,脉舍神”等。这些都说明中医学的“心”为身体最高统帅,在五脏六腑中最重要。

此“心”已经超出了五脏独立的脏器,是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它不单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心脏,功能概括了解剖学中的脑、心、血管等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04

渗透整个中医学

以《内经》提出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心藏脉,脉舍神”等为基础,中医学形成了形成了以心系统为中心的包含人体五大功能系统的藏象理论,以及与“心主神明”相关的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等理论。

一是心为十二官之主,主血脉,藏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二是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和血脉运行障碍。三是“心主神志”的理论被历代医家运用于神志异常的疾病,如癫、狂、痴、痫、郁证、不寐等病,并且可以取得相对良好的效果。

可见“心主神明”的理论不仅已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贯彻于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诸多方面,并有效指导着临床实践。

05

不应盲从“脑主神明”

有学者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脑为元神之府”以及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有“灵记性在脑不在心”等,结合西医学的神经学科相关知识就提出“脑主神明”说,这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一方面,“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不是用来说明“神明”的,王清任的“灵记性在脑不在心”也只是建立在没有健全的解剖学知识上。另一方面,西医学没有“脑主神明”说,也不会提出“脑主神明”。脑只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代替不了神经系统。

综上所述,以“脑主神明”替代“心主神明”的观点是需要商榷和验证的,不能因为要创新、发展中医就否定“心主神明”,更不能否定中医学的根本。如果将“心主神明”变革为“脑主神明”,虽对思维的微观机理认识较为准确,但“心主神明”名称是中医学术语,如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内容来解释其机理,避而不谈其中医学的由来及含义,却背离了中医学的宗旨。

因此,中医后学完全没有必要盲目追随“脑主神明”说的论点,必须辩证看待“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充分肯定“心主神明”理论在中医学领域中所处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心主义者尽管否认思维对肉体的依赖关系,也必须回答,那种被看作独立的精神实体,究竟通过人体的哪个部位而发挥其作用。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哲学问题。任何哲学家单凭想象来回答,显然是不行的。在这里,无论哪一派哲学家,都不能无视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中国古代曾猜测到心,也猜侧到脑。但哲学家长期错误地把“心”看作为思维的器官,这主要是由当时自然科学的状况所决定的。后来经过曲折的探索,逐渐由“心主神明”之说而认识到“脑主神明”,终于明确了思维的机能在脑不在心。

当人们把意识想象为灵魂的时候,同时就碰到这样的问题:灵魂到底寄居在人体的什么地方?乍一看,这个问题同迷信灵魂一样神秘。但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里实际上已经模糊地触及到思维器官的问题。因为所谓灵魂寄居的地方,不也就是灵魂借以发挥作用的那个器官吗?

我们祖先在什么时候开始明确地注意到思维器官问题,现在没有材料能做出确切的判断。但从种种迹象提供的信息来看,他们在原始时代,不光把意识——灵魂同“心”联系起来,似乎也曾猜侧到灵魂同大脑的联系。在半坡人的人首鱼身图纹中,专为灵魂出入而开的天窗,其位置正在大脑所在的额顶上。《山海经》曾提到“开题之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