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求上进该怎么跟他说?

25岁 安于现状 做绘图员 让他考些证书 他不干 书看不进 该怎么说?

上进心是一种通俗的讲法,它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叫做【成就动机】。那么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就是给孩子提供方向的指引和前进的动力。
就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你会发现,有的孩子以掌握学校所教的知识技能为目的,他的成就动机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有的孩子把学习当作了获得他人积极评价的途径,或者是一种避免他人消极评价的工具,他的成就动机指向表现目标。
这就像是两个孩子都去洗苹果,一个孩子是为了洗干净吃,而另一个孩子为了通过洗苹果让别人夸自己爱劳动。前者就是学习目标,后者是表现目标。
严格来说所有孩子都有上进心的,只不过一些孩子的做法对其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那个为夸奖而洗苹果的孩子,如果学习也这样,他就会为了获得夸奖或者避免消极评价,而选取简单的、保守的事情做,用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这表现在一种孩子根本不愿意学习,另一种孩子不排斥学习但得过且过。
我们先说根本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它可以看作是避免消极评价的一种代表。如果你对孩子的日常有了解,你就会发现,每次考完试发下试卷,不管成绩怎样的孩子,都会认真看一下自己分数。成绩理想的孩子会感叹考好了或者没发挥好。而成绩经常靠后的孩子,如果他自己认为考好了,也会得意的炫耀一下,如果没考好,他会表现的不屑一顾,甚至说我根本懒得读。
这就表明,所有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是这种不愿学的状态,你不妨回忆一下,他一定有一段时光表现的很乐意学习。只不过他总是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学习上体验到了越来越多的挫败感和消极评价,于是他干脆不学了,这时候你不能说我学习能力不行了吧,我不是学不好,而是我不屑学习!这种状态,有点像一个心理学上描述的一种状态: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它是避免失败的动机的一种极端形式。
大部分不愿学习的孩子,不见得是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但是他一定在学习上经历了大量的负面体验。这样的孩子不是没有上进心,是他们的上进心都被打掉了。所以,针对这类孩子,得先恢复他们正常的学习状态,然后才是重建上进心,下面我们讲讲具体做法。
第一步:要发扬孩子的优点。
家长可以找到孩子的长处,然后以此为起点,增加孩子在学习上的积极体验。比如一个孩子喜欢说话,但是不擅长写作。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先通过说话来完成作业,把说话的过程录下来,整理成文字,这样扬长避短,可以帮孩子重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找的这些优点必须真实,不能是编造出来的,那样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步:要学会修改对成功的定义。
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学习的好不好,都是和他人比的,我们要转变为和自己比,这才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比如说,数学同样是考了85分,同学甲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上次考70分,这次的目标是80分,85分已经超出目标5分了,所以他很满足,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了,也对未来有更大的信心了。
同学乙看到成绩单却很失落,因为他经常做比较的同学考了90分,他并没有达到目标,之前他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了,所以现在充满了挫败感,觉得自己很难达到目标了,很可能现在变得不太想努力学习了。
所以,关键是让孩子不断的和自己比,能够不断超越自己的孩子,才是最有未来的孩子!
第三步:创设一些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主动的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如果学习方面这样的活动不好找,可以先在生活方面做尝试,同样对学习有积极的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忍一忍,不要马上出手相助,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他解决不了,我们要问问孩子,你需要我帮忙吗?如果需要,这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以建议为主,尽量不要替代孩子做事。
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植入一种理念,就是其实他拥有足够的实现目标的能力,只要坚持不放弃。这句话看着好像很空洞,但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只要孩子相信自己,他就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前面我们说了第一种不愿意学的孩子的情形。还有一种孩子是不排斥学习但得过且过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成就动机是他人的积极评价,改变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建立自我评价体系,而不是依赖他人评价。
其实,这和前边的做法可以是一致的,而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件得以实现。我们家长很多时候习惯直接给孩子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人在被他人评价后,第一反应不是努力改进,而是维护自我,所以他们多半会反驳。而很难把目光聚焦到问题本身。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给他自己正面的鼓励和肯定,不要总是挑剔自己,挑剔会让孩子信心全无。
比如说,每次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学会问孩子,你自己怎么判断的,你自己感觉怎样?你准备怎么做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判断和感受上,而不是他人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判断和感觉很重要,很多时候,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觉和判断。
很多家长会说,那孩子感觉错了怎么办?这其实是一个练习的过程,如果孩子慢慢习惯了自己做主,他的决定就会是谨慎的,哪怕错了,也能非常高效的纠正回来。而不会磨蹭、消极抵抗,无所适从。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的自我评价和判断,你觉得好,就一定是真的好,不用在意其他人的态度。
最后,我们做个简单的总结:想让孩子有上进心,要做到四点内容:一是放大孩子的优点,二是合理定义成功,三是给孩子创设挑战性环境,四是帮孩子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2
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一时的,之前的教育是否有的方面有缺失,或者在某些细节上,咱们家长是否给孩子树立过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要解决问题,就要深挖其根本,否则他将来还会反过来怪他的家庭。
第2个回答  2022-12-02
把他扔到社会上,让社会教他岂不是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