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玄都观桃花在游玄都观两首诗歌融玄都观的景象有什么

如题所述

景象是玄都观众人观花的场景。

此诗实为用桃花来比喻靠投机取巧而发达的朝中新贵,观花者即讽刺趋炎附势之人。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

京城的大街上无数行人扬起的尘埃迎面扑来,个个都说是看花归来。

玄都观有道士种了千株桃树,满城的人都去观赏,而这些桃树都是我贬官离开长安后栽种的。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译文:

百亩园中半是苔,原来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扩展资料:

游玄都观两首诗歌融玄都观的景象运用手法:

诗的前两句是起兴,描写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很茂盛,游人来来往往,郊外的道路上尘土飞扬,气氛很热闹。作用是引出后两句。后两句由此生出感慨。

这首诗说成是“讽刺诗”,主要是指后两句。说玄都观里的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以后栽的。本来这里说的是事实,但是弦外之音,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朝廷这么多新贵们,都是被排挤出朝廷之后,才被安排启用的。

其实,从刘禹锡本意来看,并没有对这些新贵们进行攻击,没有对他们所推行的治理措施加以否定。那样说,只是对于自己和众多革新人士的横遭贬斥表示抗议,宣泄一下心中积聚的怨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都观桃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游玄都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3
原诗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长安城豪华的大道上,人马杂沓,红尘扑面而来,没有一个人不说他们刚刚观花归回。玄都观里上千棵桃树,全都是他刘禹锡离京后栽种下的。

赏析:玄都观是唐朝长安近郊的著名道观。刘禹锡官至监察御史时,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而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后召回京师,写下这首讽喻诗。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人们争先到玄都观欣赏桃化的盛况。这里的“看花”君子隐指那些奔走于权贵之门的趋炎附势之徒。他用“红尘拂面”、“无人不道”进行渲染,刻画出这些人的丑恶嘴脸。诗的的三四句,更是以调侃的语气讥讽了“玄都观”的“桃千树”即势利小人,都是新近被培植起来的,抒发了他对时事的感慨。全诗无有涉及到一个“小人”,但讽刺的意味却十分明显。这首诗惹恼了当时的权贵,以“语涉讥刺”之罪名,将刘禹锡再贬连州十四年。

原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译文:百亩大的庭院中,一半长的都是潮湿的青苔,桃花已经散尽的无有了踪影,只有菜花盛开着。问当年种桃的“道士”们都到了哪里?上次的刘郎今天又回来了!

赏析:刘禹锡被贬十四年再回京城重游玄都观有感而写,这首诗无疑是前一首的姊妹篇。刘郎这次回到长安,时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的权贵纷纷倒台,而一批新的权贵粉墨登场,所以他用“桃花净尽菜花开”。那些栽培旧权贵的靠山即“种桃道士”也被罢相去官,不知他们“归何处”。特别是“归何处”一语极为出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喜悦的心情,反映出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