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文

今年刚进高一,初中时写作基本上没有特别下意思的去注意作文的文体要求,半期考要考记叙文。老师说高中写的不是初中意义上的记叙文,可以多件事表达一个中心。但我总觉得照自己的写法,总找不到记叙文的那个六要素,到像是写散文,可是要按照六要素写,又显得太死板,不易于抒情,想请教下大家,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做个能工巧匠——谈谈记叙文的结构处理做个能工巧匠
——谈谈记叙文的结构处理
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孙永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些佳词妙句统统属于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王勃。据说,他通常是在写作之前磨墨数升,继而纵情饮酒,蒙头酣睡,然后掀被而起,一挥而就,写成的文章不改一字。这种传说似乎有些离奇,即便属实也只能属于天才吧。古人在谈到写作时有这样一句话——袖手于前疾书于后,意思是说,在动笔之前,要对自己要写的文章做一番仔细的谋划。我觉得这是深得写作真谛的。
动笔前既要考虑选取哪些材料,更要考虑如何处理文章的结构。材料的选择全凭一双慧眼,要能够捕捉到心灵的震颤,结构处理上的成功只能属于匠心独运的人了。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处理文章结构的方法:
1、长线串珠法
这里说的长线,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线索。我们学习过的《背影》、《羚羊木雕》等课文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作为线索出现的可以是某一个人或具体的物,可以是眼睛、头发等身体上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令人感动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等等。
2、片断组合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一篇文章自然分成几个部分,并给每个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数字代替标题。
请看下面的例文——
卖柑者言
沈阳东北育才学校 汪湛

西服、领带、手机。
“这桔子怎么卖?”
“二元一斤,这桔子可好了,皮薄肉甜,
买了包你不后悔,你要多少?”

工作服、麻绳手套。
“师傅,这桔子怎么卖?”
“两块,要多少?”
“问问,不买。”善意的笑。
一脸不屑。

布衣、布鞋,
“老乡,旅馆怎么走?”
“不知道。”
恳求的再问,
白眼。
3、意识流动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某人某事或某一场景的触动下,让自己的思绪打破时空的界限,展开与之相关的联想或回忆。为了让文章的条理更清楚,一定要在文章中交待清楚自己意识流动的触发点。例文《平凡的一天》就采用了这一方法。

平凡的一天
沈阳东北育才学校 汪 湛

“平凡的事,平凡的人,日日与你同行,却常常很自然地,深深地,不平凡地触动着你的心灵。就像即便是一杯淡淡的白开水,用显微镜细细剖析一下,那些分子、原子,也是那般风情万种的。所以,每每提笔记叙平凡的东西,心中总免不了一分忐忑,怕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破译不了平凡的真谛。”
踏着厚厚的落叶,我不禁这样想着。并不是想用一些与平凡格格不入的词语点缀自己的心思;只是走在这条回家的小巷中,夕阳的余辉,霓虹的跳跃,让那些温馨的小店更显亲切,也使那些本就耐人寻思的小店的名字由眼中映到心里。
回家的路并不是唯一的,而我总愿选择这条小巷,虽然绕些远。一路的杨树,春萌芽、夏搭阴、秋飘叶、冬盛雪,总有一番景致。四季不变的是路旁临街的店铺,有卖服饰的,有卖布偶的,总之是为人们提供一些不起眼的休闲类的东西。更可爱的是,没有一家店铺的招牌眩人眼目,大多是柔和的黄色、粉色,或是深沉的黑色。小店的名字也少有“财”“富”之类的字眼儿,而是很有人情味的那种,稍带几许诗意。
于是,在这深秋的时节,从这条小巷回家,也许是我这平凡的一天中最有诗意的一部分吧。
最先经过的是“衣裙飘飘”服饰店。这不禁让我想起今天早晨,在操场上偶遇的一位老师。她姓夏,曾经教过我们年组其他班级的英语课。夏老师很漂亮,只是脸色颇苍白些,似乎平添了几许冷傲,所以她的学生中颇顽皮的几个常暗地里叫她“冷美人”。而我最有感触的是她很爱穿裙子:秋季穿那种毛料的长裙,即便到了再无发展示裙子之美的冬天,她也总是穿那种很长很长的风衣,走起路来依旧衣裙飞舞。今天早上见她时,她仍是这身装束。与她擦肩而过的瞬间,我忽然又忆起了一个片断。去年冬季扫雪的时候,有一次,夏老师晕倒在操场上,白白的雪映着,她的脸色愈发难看。她班里的几个学生,亦是那顽皮的几个,把她抬回了办公室。这个片断使得我又回头望了几眼夏老师的背影。
我停了停思绪,抬起头,才发现自己早已走过了“衣裙飘飘”,正走在“真本色”服饰店的门前。我的思绪又不安分起来。是的,从那次扫雪后,我便常常注意到夏老师。可是,还不等我读透她那苍白的脸色,她便转去了别的学年,这不仅使我感到有些遗憾。只是今早回头望她的时候,我似乎,不,是真切地感觉到,伴着那身长长的风衣,透过那层苍白的颜色,一个真实的她渐渐地走进我的心里。再抬头看小店的招牌,突然感觉“真本色”这三个平常的字似乎是专门为着一个平常的人定做的,可两个平常加在一起,却让我的心如此不平静。
这样想着,一时走过了“真本色”,前面不远处,便是这条小巷最让人无法忘怀的小店了——“风情万种”布偶店。淡黄色的招牌,再加上四个飘逸的大字,很美。它的旁边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名字是“与你同行”。以前路过时,我总是有些诧异,觉得这样两家小店相邻不很协调。可今天,站在它们面前,我却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不禁又忆起一天的生活。早饭还是营养加美味,迈入校园还是碰见许多的老师和同学,上午的课还是有兴奋也有呵欠,下午的自习还是做着一大堆的习题,晚上的考试也还是有会的也有不会的。这一切仿佛是录好了的录像,日日与你同行,不曾变化。可是,再一转念,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从食物的种类和搭配上,早饭很丰盛;迈入校园,偶遇了夏老师也是颇有感触;与一位来自韩国的英语外教共同度过了四十分钟,感觉也有些许不同。甚至,我苦笑着想,那些枯燥的数学习题也是变着法儿的为难我们。这样想来,这些每日都陪伴我们的事情,用“风情万种”来形容也不为过分。抬头看时,感觉着两家小店相互照映,也很美。也许很多时候,事物本身没有变化,只是人的目光变得不同了。
我继续走着。
平凡的一天。的确,今天真的没有什么大事,没有什么让人特别欣赏或者沮丧的变动,一切都是淡淡的。而细细想来,又有那么多的东西,让我在这条小巷上漫步时,能够有所思,有所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为什么总喝着同一杯白开水,却总也喝不腻。
不觉间,已来到了这条小巷上最后一家店铺的面前。淡粉的底色,浅蓝的大字——情有独钟。我从未进过这家小店,从来都只是靠着它门前那棵杨树的树干,用一种近乎仰视的目光看那四个大字,心中想着一些或者美丽异常,或者遥不可及的东西。
或许,不知不觉中,我最钟情的,只是这淡如水的平凡的生活。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采用了一种较为独特的结构处理方式——意识流动式结构。由一个个小店的名字作为自己意识流动的触发点,巧妙地再现了有关夏老师的几段回忆和自己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这篇文章在主题的挖掘上也很深刻。阅读后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平凡也是值得敬畏的。时光的流逝悄然没有印记,但留下的确是“或者美丽异常,或者遥不可及”的思绪。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平凡的一日日。经过岁月过滤积淀下的片片记忆永驻心底。无需语句的华丽,默默行进间,我似乎从孩子的身上感受到了平凡的真谛。

4、书信法
所谓书信法,就是按照书信的格式来完成作文。写作时,可以是一封信,也可以是一去一回两封信的组合。
下面是采用这一方法创作的小小说——
两地书

亲爱的弟弟:
你好!
此次来信,要请你原谅我的罪过:我对你撒了五年的谎。
这五年中,我时刻都在愧疚,每次写信都想向你吐露真情,但穷困的生活,你的瘫痪在床的嫂嫂,不得不使我一次次向你谎报家情,骗取你的孝心,我真不配当你的哥哥呀!
你每月都给父亲寄来10元赡养费,可是你知道吗?父亲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你嫂嫂也得到了彻底的治疗,该是对你们吐露真情的时候了!
五年中,我用说谎的手段,以死人的名义,索取了你们省吃俭用的600元血汗钱,现一并寄还给你们。谢谢你们的深情大恩。
你能原谅我吗?没见面的弟媳能原谅我吗?
此致
敬礼!

1984年7月1日

尊敬的兄长:
您好!
读了您的信,我很悲痛。公公早已去世,我做儿媳的未能尽一点孝心,真是愧对公公九泉之下的魂灵。
您是为生活所逼撒了谎,我完全能谅解,可是,您能原谅我的撒谎吗?
为了使老人不至过度悲伤,为了让您一家愉快的生活,我隐瞒了您弟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消息。
寄给你们的钱是您弟弟的抚恤金。现在我手头很宽绰,这600百元钱仍退还给您,请接受。
也请兄长原谅我的罪过。祝贺嫂嫂病体康复!
此致
敬礼!
弟媳
1984年7月7日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
5、题记法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可见文章开头的重要,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想,在正文之前加上一个文字简短并能给人以启迪的题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在一篇题为《一天》的作文中,一位同学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作为题记——“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另一位同学给题为《与巨人相处》作文加上了这样的一段题记——“如果上天给我一个与巨人相处的机会,我要登上巨人的肩膀,不是为了看清这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发现我的美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8
我读书,我快乐
虫子并不惹人喜爱,但对“书虫”这个绰号,我是情有独钟的。父母都“望子成龙”,而我却甘愿先做一只快乐幸福的“书虫”,大概,因为我与书有着算命先生所说的命中注定的缘分吧。

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满四周岁生日那天,外公送给我第一本书,那是一本童话书。当我用稚嫩的小手翻开书的第一页,就被书里丰富多彩的插图吸引住了,从此,我每天都一遍一遍的翻看,百看不厌。5岁,我学会了拼音,认的几个字了,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拼,一篇故事也没多少字,小小的我却要拼上半个小时,拼读完后,我已满头大汗。虽然那时还不能完全读懂,但特别有成就感。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已经明白了:书,是个好东西!

此后,喜欢安静的我就总喜欢一个人捧着书看,书里的一个个方块字也总能让我感到乐趣无穷。

学校里,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在学校里发现了一块“绿洲”——学校图书馆。那里藏有一千多册类别不同的图书,从此,我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学习之余,让自己更充实,更快乐。也就在那时候起,我成了老师同学心目中的书虫,一有闲暇,就忘我的“啃书”。

有一次课间,我随手从班级图书角拿出一本书,书中的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完全沉醉其中,一点儿也没感觉到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突然,我的脑瓜子给蹦了一下,我猛一抬头,发现老师正在坏坏的看着我。原来铃声响了,同学们都跑回自己的座位,安静的等待老师的到来,而我却一无所知。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赶紧溜回座位。

暑假,当树上的知了也在喊热,同学们都躲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时,我却悄悄的向书城进发了,书城,有着比游戏更迷人的天地。

来到书城,我先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然后找个僻静的角落坐下来,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每一本书上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幅插画,我都认真品味,直到图书馆的叔叔阿姨拍着我的肩膀叫我,我才知道自己已经在这个小角落待了好几个小时。是时候回家安慰“咕咕”抗议的肚子了,我合上书,把书放回书架,不觉得咽了一口唾沫,真想把所有的知识与智慧都吞进肚子里去啊。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书城,虽然脚有些麻了,但心里却充满着不一样的清爽和满足。伴着落日的缕缕余晖,健步如飞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身体对米饭的需求越来越大,我的心灵对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图文并茂的幼儿书籍我是不屑一顾了,童话故事也不能满足我的胃口了,我慢慢的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进军,半懂不懂的啃起了四大名著等“大人”书籍了。

在书的世界里,我为林黛玉的遭遇而忧伤,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佩服得五体投地,与杨红樱笔下的同龄人一起嬉笑打闹,也随着鲁宾逊四处漂流。
书,带我走进知识的殿堂,让我看到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现在,我不敢说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我却真切的感觉到,我读书,我成长着,我读书,我快乐着
第2个回答  2019-01-12
我的就可以啊。。。我好高兴好高兴啊
第3个回答  2009-11-24
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
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